几年来,浮山县响水河镇东陈村党支部书记温金锋,“顾大家忘小家、解民忧帮民富”,凭着对党、对集体和群众的高度责任心,爱岗敬业、心系群众,以身作则、积极作为,把东陈村打造成了经济发展、村容整洁、乡村文明、和谐安康的先进村。在他的带领下,东陈村多次被县、镇党委两级评为先进党支部,东陈村也被列入了新农村建设的行列。
多措并举 建设高标准的村级活动场所
东陈村位于响水河镇东南部约4公里处,全村辖两个自然村,共有210户、860口人,党员31人,村“两委”共8人,村民代表21人。长久以来,村级办公就挤在该村李氏祠堂的一间房里,由于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空间狭小,无论办公还是议事都在这里。自他担任党支部书记后,多次征求村民意见,进行多方论证,规划设计,多方筹资,统筹运作,自筹15万元新建了高标准的村级活动室13间,坚持“一室多用”的原则,设置了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接收点、计生、综治和农村书屋等,悬挂国旗、党旗,设置了村务、党务公开栏,长期以办公场所为依托,组织开展党务、村务、培训学习等各式各样的活动,使其不仅成为村级“两委”的办公场所、党员活动的阵地、村民议事的中心,还成为了矛盾调解中心、为民服务的窗口,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勇挑重担 建设高标准的通村致富路
大家都说,这几年,温金锋千方百计跑项目、要资金,修路、发展产业、推进环境建设,为村里办了许多实事、好事。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东陈村有一条唯一通往村外的2公里路。最初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面对“一方面是没有资金,一方面是外出的路”的局面,受命于危难之时的他,想到的是绝不能辜负人民对自己的期望。他心里十分清楚,要勇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为村民办实事。为此,他花了半个多月时间到群众中走访,倾听广大群众的意见,在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后,他把修路作为工作的重点。由于他心里装着百姓,所以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克服重重困难,不遗余力地四处劳累奔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积极多方争取资金,花销37万元修好了通村道路,还包括通村的一座小桥。2012年秋,他又垫资2.5万元,把村里所铺水泥路路肩全部埋平。近两年,依靠党的好政策,实现了街巷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道路更宽,也更亮了。但群众依旧不忘泥土路,当然更忘不了的就是他了。
面临土地贫瘠的困境,东陈村农民经济收入微薄,更有弃地打工者存在。为让农民早日富起来,温金锋请专家,测土地,找药方,多论证,最终把栽植核桃作为经济收入的着力点,他带领党员干部先行栽植核桃350亩,并找林业专家学习嫁接技术,再手把手地传授给其他村民,并成立专业合作社,为群众增加收入铺了一条新路。
大干实干 建设高标准的新农村
温金锋始终把坚持学习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作为搞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不断在实践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不仅学习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农村方面的法律法规,还重视经济、科技方面知识的学习,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掌握第一手材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自己组织协调、决策指挥、依法行政、科学执政以及驾驭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当全镇敲响环境整治的战鼓时,作为党支部书记的温金锋,第一个行动起来,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召开村级动员会,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划分卫生责任区,确定村级保洁员,规定了垃圾倾倒点。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清理垃圾300余吨,清除杂草600余平方米,清理乱搭乱建41处,粉刷墙面4000平方米,涂白树木420株,涂白路牙1公里,产生的4.8万元劳务费用全部由他一人承担。就是这样,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村民积极投入到环境整治的工作中,最终该村被镇党委评为“环境整治示范村”,环境好了,人更好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更加紧促了。
“要时刻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政治态度,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情感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作为东陈村的“领头羊”,温金锋一直默默奉献着,心系百姓,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用一颗赤诚之心带领干部群众向着“村美民富”的目标迈进。 通讯员 马华虎 陈璐 温庭辉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