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街社区有“五多”:老人多、残疾人多、流动人口多、少数民族人口多、劳教释放人员多。社区每日的工作纷繁复杂,王淑敏却从不埋怨,多年来她始终用心工作、用情服务,无论谁家有了困难,她都会亲自上门仔细了解情况,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反复多次进行协调,直到把问题解决。
南门外有一座高达3米、宽6米、长度近百米的“垃圾山”困扰居民多年,道路两旁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横流,到处臭气熏天,一入冬,污水冻结成冰,导致路人无法通行。为此,王淑敏一次次深入居民区,协调沟通,商讨解决办法,最后达成了集资清运垃圾的办法。她组织居民召开“移山”动员大会,集资13900余元。这一支浩浩荡荡的清运大军,仅用三天时间就彻底清除了“垃圾山”,扫除了长久以来徘徊在居民心头的这块阴云。
“作为社区的领导干部,就要把倾听群众呼声当做第一要务,顺应民心,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王淑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9年7月的一天下午,王淑敏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发现一位面容憔悴的年轻妇女正坐在铁轨上掩面哭泣。职业的敏感使她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急忙上前询问,从这名妇女断断续续的哭诉中,王淑敏得知她叫张改平,婚后与丈夫不能和睦相处,只因前年生了一个女儿。婆家人深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都不喜欢她,丈夫也开始对她拳打脚踢。这次,她被打离家出走,准备回娘家“求援”,可娘家人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不让她进家门。万念俱灰的她,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说话间,一列火车呼啸而至,王淑敏本能地将张改平推到路边,自己却重重地摔倒在地,左膝严重受伤。王淑敏忍着疼痛把张改平带回自己家,将她安顿好后,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张改平的婆家和娘家。从拉家常叙家事,到《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经过反复三天的说服教育,双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男方将张改平接回家,小两口又和好如初。
从事社区工作数十年,王淑敏先后成功化解东街社区回汉多起民族纠纷,帮教矫正劳教释放人员近200人,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她凭着一腔为民服务的热情,怀着一颗服务居民的热心、真心和爱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无私奉献的人生篇章。
记者 段小婷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