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之歌

2013-03-22 08:25: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在一个仅有6.4万人的贫困而又偏远的山区小县,有这样一位女教师,她捧着一颗为山区孩子无私奉献的爱心,战胜了无数的艰难困苦,用28年的执著坚守见证了一所百年老校从没落到辉煌的历史,这朵绽放在贫困山区的教育之花就是永和县城关小学校长范玲玲。

当有人被浮躁的风气侵蚀的坐立难安,当有人在诱惑面前不堪一击的倒下,因为深爱教育事业,范玲玲始终不渝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2005年的城关小学只有一栋教学楼,土质的操场坑坑洼洼,孩子们坐在最原始的教室,享受不到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带来的便利,当时学校的教学质量很差,社会影响也不好。面对这一状况,临危受命的范玲玲决心要扭转学校的现状,竭尽自己所能把学校建设得更好。为此,范玲玲多次奔走于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申请修建新校舍。申请获得批示后,她兴奋的一宿没睡。随后,便着手开始了一系列的工作,选校址、征土地、拆窑洞、筹资金,做了大量协调、组织和宣传工作,这期间她默默承受了太多的压力。新的教学楼建成后,学校已处于资金极其匮乏的境地,范玲玲利用工信部扶贫永和的有利契机,积极协调联系筹措资金硬化了2925平方米的学校操场、购置了多媒体设备,使学校所有班级全部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不仅如此,她还把自己的工资本做抵押,贷款给学校购买教学器材,配备了图书室、实验室、舞蹈室等。

此外,她每年都积极组织为贫困儿童“献爱心”捐款活动,6年来她个人共为18名学生捐款6000元,每年还从学校的经费中拿出5000多元给每个学生参加了校园安全责任保险。她不仅爱自己学校的学生,还时刻牵挂着兄弟省、市灾区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近年来,她个人累计为灾区孩子捐款2.2万元,被临汾市政府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人不率、顺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多年来,范玲玲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并运用到城关小学的管理实践中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管理体系。在教学中,她确立了“低耗、高效、优质”的目标,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生本课堂”等课题研究和校本研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开展的特色化“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已经在全县小学推广。

本着“全面加特长”的优质育人原则,范玲玲注重在课内活动中让每位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外兴趣活动中让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展示。她亲自组建了学校百人军乐队、百人腰鼓队,并积极组织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类比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了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靠着科学化的管理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的城关小学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近年来,先后被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授予“课堂教学先进单位”、被山西省教育厅授予“义务教育示范学校”、被山西省教育委员会授予“山西省文明学校”、被临汾市教育局授予“标准化建设示范学校”等90多项荣誉称号,而范玲玲也被评选为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教研员、山西省特级教师、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山西省优秀辅导员、山西省“三八”红旗手、山西省教学能手、临汾市“十佳”女校长、临汾市模范校长、临汾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

如果说甘于清贫和寂寞,是为师者的境界,那么几十年扎根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用爱去坚守那份心中热爱的净土,就是范玲玲的灵魂写照与感人之处。(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李甲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