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早6时10分左右,记者来到临汾市老体协直属三站的锻炼场地——平阳广场,站长樊发俊早已到达这里,开始了当天活动的准备工作。
记者了解到,每天早晨6时30分活动准时开始,而每天提早20分钟“进场”是樊发俊老人坚持多年的习惯。“我必须赶在大家来之前就得到这儿,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樊发俊边说边调试着活动所需的设备,随着音乐的缓缓播出,记者也有幸加入到其中,感受着浓郁的“团体魅力”。半小时早操结束后,樊发俊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在市老体协直属三站担任站长的樊发俊今年已有76岁高龄,自1963年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后,他在晋南专区临汾行署畜牧局一干就是35年。退休后,他又发挥余热,投入到全民健身事业中,在临汾市老体协直属三站一干就是21年。
35年的付出
作为一名党员,樊发俊35年来,在畜牧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上,在晋南大黄牛,洪洞的奶山羊,襄汾改良马的发展上,为村民畜牧致富方面做出了贡献。
由于樊发俊在畜牧工作中不怕磨难困苦,亲临基层,任劳任怨,多年来,他多次被评为临汾地委行署科普的工作标兵、省农牧厅百好先进个人,并受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的表彰奖励,载入《中国专家大辞典》中。而谈到这些荣誉,樊发俊则谦虚地表示:表彰和荣誉等等,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次要的,最重要是我们在提高畜牧小区域、集约化、专业化的同时,能够真正帮助村民解决他们在畜牧发展上的实际问题,并针对他们当前的养殖、种植等方法提出实践性的建议。能够想人民所想,做人民所做,这才是一名畜牧业工作者的价值所在。”
21年的奉献
退休后的生活,樊发俊并没有选择过钓鱼赏花、舒适安逸的生活,而是毅然挑起临汾市老体协直属三站站长的担子。也许很多人认为站长职位表面光鲜,但其背后的困难与磨难,如果没有亲身体会是难以想象的。
“当上站长之前,活动站还没有自己的健康操。我一想这不行啊,通过和活动站的骨干干部共同查阅资料,参考北京活动站等的一些基础节目,精心设计队形和鼓点,自主创编了属于我们站的百人秧歌队。”樊发俊介绍道,我们的秧歌队在平阳广场、尧都区体育馆、临汾市体育馆以及尧庙庙会等举办的大型文体节目中都受到了邀请,成为了我们站的一个品牌节目。每当参加演出往上报节目时,站里的人各有自己的意见,有自己喜欢的节目,意见不统一就容易出现矛盾。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老干部进行走访调解协商。”
21年来,樊发俊并没有被苦难打倒,而是越干越有劲,学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就要专一行。”樊发俊这样总结着工作。在这21年里,他带领一班人,组建了五组一队基层组织,即文秘、政工、财物、晨练、科教,文体宣传队,并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的带头示范作用,建立健全了八项民主管理制度,当活动站人员出现意见不统一时,通常都会进行民主投票,达成统一意见。渐渐地,他总结、明确了团结、务实、奉献、创新八字工作原则。同时,他还将国家规定的健身项目和本地传统的健身项目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拍打操、气功等,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与时俱进,康乐向上。
此外,逢年过节除了组织文体节目表演外,组织老年人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也是他们这个站的一大特色。经过以樊发俊为主的一群人的努力,该站成为市体育局全民健身示范站、省老体协先进老年健身站、国家体育总局表彰奖励的“全国优秀全民健身活动站”等。
“每天早上不去广场看看,锻炼一会儿,这一天做什么都提不起劲。也正是因为这份工作,我对锻炼健身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21年下来,樊发俊并没有觉得这份工作是一种负担,而将此定为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因为工作接触老年人活动,也因为工作爱上了这项活动。这项工作给我自身带来的好处是我当初想象不到的。30多年的白癜风得到了控制,20年的秃发重新长出了白黑发,常年的慢性肠胃病得到痊愈。近十年来,血压血糖不高,心功能正常,基本上不吃药、不输液、不住院,每天都感觉精神百倍。”谈到这项工作的酸甜苦辣时,樊老先生如是说。
执著坚守的中国梦
不只是精神上的,生活中自己因锻炼收获的益处数不胜数,樊发俊老人在此真心希望更多的老年人能加入到这项锻炼活动中来。因工作上卓越的成绩,樊发俊老人于2008年被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在全国亿万老年人健步走向北京奥运会活动中评选为“先进个人”,获得临汾市老年大学“先进工作者”称号,撰写的“自我保健十法”刊登在临汾市老年学“论文选集”中,并在迎接第二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暨纪念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举办的全国老年体育征文活动中获得佳作奖。
不管是在临汾市畜牧局的埋头苦干,还是在健身活动上为给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健康生活方式作出的努力,樊发俊对于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甘愿奉献的精神都值得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采访结束时,对于大家关注的如何养生话题,樊发俊也欣然和大家分享了经验,自我的健康、平安、快乐、长寿就是幸福,心宽、少食、多动、早治是通往幸福之路的重要途径。” 记者 亢亚莉实习生 黄欣欣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