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退伍军人痴狂画虎

2013-07-04 08:28:5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许元生和他的虎画

洪洞县万安镇普安村,古称上岭村,该村有一位擅长画画的古稀老人叫许元生。他1960年退伍还乡后,曾多年走村串巷以画画为生。

今年70岁的许元生两度患脑梗,说话稍有不便,但思维依然清晰,老人拿出一张老虎画说,这画里的故事要从年轻时保家卫国服役当兵时说起。

“我1957年参军,是0218部队594团高射击机枪连一排的战士,班长是朝鲜战场回来的老兵。”老人记得十分清楚,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到了部队,在训练间隙也会拿个小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班长发现他的绘画技能后,连队的板报就被他承包了。后来,他制作的幻灯片引起团宣传部门的注意,团里经常抽他去绘画出简报、制作幻灯片,全团官兵看电影前首先看到的是他亲手制作的幻灯片,还经常受到首长和官兵的赞扬。

“火热的部队生活激发了我画速写、画人像的热情,用走火入魔形容都不为过。”许元生说,他因为高烧住进了团卫生队,当团政治处副主任亲自到病房告诉他团里有事需要他帮忙,他猜想一定与绘画有关,也没有向卫生队打招呼,便与政治处副主任走出了病房。

“我制作的幻灯故事片在全师巡回放映,受到上级的表扬。从那以后,军里、师里都知道594团有个画家。”许元生说。

随后部队参加了十三陵水库建设和天津海河闸口建设,由他绘制的建设场景宣传板画,几乎一天一换,鼓舞部队官兵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部队参加海河治理时,战士们推着独轮车在不宽的木板上行走自如,那是他终身难忘的场景。1959年,部队参加了北京密云水库建设,他的任务是宣传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将各连队的施工进度用板报展现出来,在此期间,他还画了大量的建设人物肖像和建设场景速写,经常被北京军区战友报选用。

1960年,许元生退伍回乡。

“那年月,方圆十里八乡的村民生活都很艰辛,但是装饰家的吊画还是比较时兴的。”许元生说,他凭自己的技能给乡亲们画字画,挣点玉米面,挣个块儿八毛以养家糊口。家家户户要挂虎,而且要特逼真的虎画,他凭自己的绘画功底,也画出了像模像样的虎,老百姓高兴了他却不满意。没有专业学过,逼真的虎毛感觉很难画,他心里很着急,便四处寻师求教。

许元生看到一户人家四条屏中有一幅虎画,那虎毛形象逼真,落款是洪洞王恩浩。后来他到洪段村老舅家走亲时说起了此事,老舅从柜中取出一幅虎画,让他一饱眼福,落款处清楚地写着“山西省洪洞县汾右屯里村小农王恩浩习”字样。随后,老舅又取出一幅2尺见方的回头望月虎画,此画更让他目不转睛,钦佩不已,落款竟是北段村李延亭,并盖有李的朱红篆刻印章,老舅告诉他王恩浩的绘画技艺是李延亭传授的。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许元生说,这就是他要寻找的画虎老师,他央求老舅立马去拜见,当他与老舅走进李延亭家时,一位古稀老人称老舅为老兄。老舅向李延亭说明来意后,李老说眼下天太热,等到秋高气爽时节再来,一定毫不保留地将所有技艺传给你的小外甥。

炎热的夏日接近尾声,迫不及待的许元生割了3斤肉,买了两条烟,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北段村,不曾想李延亭老人却因病离开人世,让他懊悔不已。

“从此留下了终身遗憾。”许元生说,后来他与表弟一起走访许多庙宇和民间画师,寻找李先生的画作,观赏临摹,却始终没有学到那仿真的绘虎技艺。记者 王隰斌 张春茂

     

责任编辑:高卓然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