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续:唱响奉献之歌

2013-08-07 09:32: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中等个头,身材偏瘦,皮肤黑中透红。每次见到他时,他总是头戴安全帽,脚穿绝缘鞋,腰佩五连套。

他叫张北续,是山西焦化电气公司电维二车间综合一班的班长。工作26年来,他默默奉献,为山西焦化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用实际行动唱响了劳动者之歌,铸就了敬业、奉献的企业之魂。

守护安全不放松

电气公司电维二车间综合一班共有21人,主要负责焦化厂供水、供气、一回收、二回收、三回收479台低压电机,11个配电室的日常维护保养清扫,包括焦化厂生产办公楼、消防队、生产装置区的照明设施维护等艰巨任务。和“电老虎”打了26年交道的张北续深知电气检修维护工作是比较危险的职业,他根据电气作业的特殊性,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化作业及四级安全确认制度,并经常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每当有青年职工或新上岗的职工分配到他的班组时,他都会对其进行安全教育的第一课。特别强调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注意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保证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等这些问题,使职工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思想。在平时布置工作时,他时刻不忘提醒职工做好安全预知工作,认真组织职工“学、背、用”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检查考核力度,有效地杜绝了“三违”。多年来,他管辖的班组没有发生过任何人身设备事故,取得了各类事故创零的好成绩。

执着追求解题

2011年11月,山西焦化全面启动标准变电所创建工作,这可急坏了张北续,他深知维护范围大,工作量大,每台电气设备都与生产系统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

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他,一有时间便伏案斟酌,仔细学习安全标准化要求,无论是设备的双重编号,制度的修订,还是现场卫生定置他都要认真看,才会放心。他说:“咱不能拖公司的后腿,一定要做出个样子才行。”他负责维护的11个变电所一次性通过了公司标准变电所的验收。

2011年年底,焦化厂11变、12变所带电机主回路保护单元频繁出现故障,开车时显示过载,其原因是电子元件长期过载运行、设备过热、触头氧化导致接触不良造成了故障的频繁发生。而更换智能保护单元不仅费用高,实施相对困难,将影响整个生产系统供电安全。针对这一情况,张北续一边查阅资料,一边在现场逐一排查。经过仔细研究,决定甩掉保护单元,在二次系统加装热继电器。这一技术难题的迎刃而解,不但解决了电气故障状态下的自我保护,也保证了生产系统稳定运行,并为公司节约费用4000余元。

2012年7、8月份,由于现场设备的增多,用电负荷大幅增加,电机容量捉襟见肘,配电柜抽屉的容量,插件的容量都远远不够,他先是报计划逐步完成了电机的改造。但是配电柜抽屉的改造却并非易事,要保证生产系统正常供电,只能带电操作。为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张北续天天守在现场,摸清电机的运行情况,与相关技术人员讨论研究,终于找到了经济可行、安全高效的解决办法——移出电源,转移负荷,在配电柜柜体侧面加装配电箱,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故障率也大大降低。先后对焦化厂一回收车间的洗涤岗位半富氨水泵、冷凝泵、蒸氨岗位汽提泵,供汽车间的迎送风机进行了改造,目前运行情况良好。

勤俭持家为企业

面对焦化行业持续低迷的现状,张北续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说:“我唯有尽职尽责守好责任,才能对得起山焦26年的培养。”面对风霜雪雨的洗礼,现场环境的腐蚀,许多电机防护罩损坏较为严重的情况,张北续把目光盯在了现场,提出用废旧白铁皮制作电机防护罩。有了这一想法后,他立即组织班组人员行动起来,利用工作之余制作防护罩。历时3个多月,在他和班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制作26台电机防护罩,交付生产使用后,节约成本近万元。

原来,焦化厂生产装置区照明采用的是防水防爆灯具,运行安全但维修复杂,功率低,照度不良,尤其是洗涤塔、粗苯塔、脱硫塔,这些装置区高达25米以上,塔台锈蚀严重,维护不方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张北续经过深思熟虑提出对照明设施进行改造的想法,更换大功率灯具,这样既保证了照度,减少了工作量,消除了安全隐患,还可以达到节约用电目的。得到许可后,他辗转于各生产车间,积极沟通联系,目前,焦化厂生产装置区的照明设施已全部进行了改造,取得了良好效果。

张北续的崇高品格感染和带动了身边的每一位职工,他用实际行动唱响了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

通讯员 李彦 薛海荣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