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初保健品不被人们所认可,到如今的经营渐上轨道,回想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我觉得唯有坚持、努力才是最大的原动力。”回忆起自己创业路上的点点滴滴,陈愫感慨万千。
初涉保健品行业
北京是一座令所有人都向往的城市,其中就包括陈愫。1999年,年仅22岁的她,带着自己的梦想踏上了北漂路,这一漂就是两年多,然而打工路却没有她想象得一帆风顺,在家人催促和劝解下,2002年,她带着未完成的梦想回到了临汾。
由于陈愫在北京打工期间从事过保健品的销售工作,加上丈夫王林对药品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们对保健品行业的前景非常看好。但回来后却发现,当时大多数人对保健品还不认可,于是陈愫决定先考察一下市场。
“我当时去药店考察市场时,发现便秘人群特别多。”陈愫夫妇当即决定从便秘人群入手。
万事开头难,没有自己的店面和固定的客户,陈愫夫妇就一家药店一家药店地推销自己的产品。辛苦之余,受人冷眼成了家常便饭,但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他们仍然坚持着。
转眼一年过去了,生意仍不见起色。正为此愁眉不展时,陈愫意外地在一次药品交流会上认识了一家保健品公司的经理。
“由于自己只做便秘产品有些单一,放在药品琳琅满目的药店销售,竞争太激烈。经过再三考虑,我选择了这家公司的产品。”2003年,陈愫夫妇决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他们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又东拼西凑借了一些,终于在市区繁华地段租了一间门店,取名“健康园”,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体验创业者辛酸
然而,创业的艰辛岂是两个年轻人可以想到的。
创业初期,陈愫夫妇总是起早贪黑,投入了所有的精力。回忆起当年,眼前这个雷厉风行的女人,依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哽咽地说:刚开始的时候火车站是不管送货的,有货回来时,车站会电话通知去提货,有时丈夫不在,我只能自己去。这些货物特别重,一般都是靠一根很粗的塑料绳捆起来往外拖。有一次取货时,我只顾着使劲拉着货往出走,走到半截有人提醒我的手破了,我回头看时,血沿着我走过的路线滴滴答答地流了一路……”为了避免后面人催促,陈愫只能硬着头皮一直往外走,看着自己受伤的手,这个26岁的坚强女孩终于难掩心中的委屈,坐在车站的台阶上嚎啕大哭了一场。
“受伤不怕,最多是躲起来哭一哭鼻子,我最怕顾客对产品不认可。”如他们最初担心的一样,顾客来到店里会顾虑所售保健品是不是和传销一样?更有时需要花两三个小时向顾客解释。
“保健品和其他行业的区别在于后期效果比较明显,可有些顾客急于求成,吃了两三天就来店里,说一些没有效果之类的话。碰到一些脾气急的,也会冲我发火,我会平静自己的心情,耐心地向顾客解释。人家花了钱,咱就得让人家买得放心。”
用诚信赢得成功
陈愫夫妻一直将诚信作为经营宗旨,通过时间的考验,他们看到了丝丝希望,同时也为他们“锁住”了不少老顾客。生意逐渐走上正轨,但陈愫一点儿也没有松懈,甚至更加拼命工作,就连什么时候怀孕了都不知道。直到有一次由于劳累过度出现了先兆性流产,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自己怀孕了。“当时一心就想着工作,现在想想挺后怕的。”陈愫回忆说,她在家休息了一周后便又投入到了工作当中,直到生孩子时才停下手里的工作。
在月子期间,因为放不下店里,陈愫连百天都没出就回到店里。不过让她欣慰的是,这么多年,有很多老顾客把她当做亲人一样。“有的老大妈在家蒸了包子,路过买了桃子,都会给我们放点,感觉就像家人一样,心特别暖。”陈愫开心地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陈愫夫妇经过不懈地努力,从2003年至今,已从最初的一家小店,发展到市区3家连锁店的经营规模。“诚信经营、用心做事、和气生财、坚持努力……在这条艰辛的创业之路上,我和丈夫始终坚定信念,相互鼓励,相互扶持,永不放弃。只有相信自己所选择的,坚持自己所坚持的,就一定可以收获成功。”陈愫坚定地说。(记者 成华 见习记者 张洁莉)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