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领村民种植甜瓜、大葱、药材,组建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十里铺”甜瓜商标,引导全村人民走共同致富路;他心系群众冷暖,一心为民、甘于奉献,把一桩桩好事、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称赞;他开拓进取、苦干实干,把昔日的穷村、乱村转变成新农村、先进村,实现了“小村也能办大事,穷村也能办实事”的愿望。他就是霍州市辛置镇十里铺村村委会主任宋海峰。
勇挑重担 践诺为民树新风
以前的十里铺村可以说是一个贫穷闭塞的小山村:行路难,村里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外边的物资也运不进来,想去趟城里,一大早就得动身,倘若遇上雨雪天气,人们更是出不去、进不来;吃水难,村里没有井,吃水得去离村1公里以外的郭庄废弃煤矿去拉;村子穷,村民多以种粮和打短工为生,收入微薄;光棍多,年轻娃想找个对象,对方一听说是十里铺的都摇头拒绝。
“当时,他每天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总是思索着如何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被群众推选为村委会主任的宋海峰说。上任后的第二天,宋海峰就与村党支部书记及班子成员走街串巷到实地查看,与村民在田间地头席地而坐征求意见,听取他们的心里话。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宋海峰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制定了《村民管理制度》《村规民约》《村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先做,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干部党员自觉遵守有关规定,从而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多措并举 带动群众致富
十里铺属于纯农业村,素有“山顶平原”之称,由于耕地较少、村内无企业、集体无收入,长期以来,村民过着靠天吃饭的苦日子。如何使村民富起来,是宋海峰反复思考的问题。在深入调查、详细了解村里的情况后,通过多方考察、集思广益,宋海峰和干部群众一次次商议琢磨,经过深思熟虑后,制定了发展增收规划和发展思路。
随后,宋海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穿梭于有关部门和信用社之间,积极跑资金、跑项目,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全力推动十里铺村稳步发展。特别是在实施“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发展中,宋海峰在土地上做文章,因势利导,扶持发展,带领村民在确保粮食的基础上,种植大葱、甜瓜等农业特色产品,组建了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并注册了十里铺甜瓜商标。
大葱种植大户武志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我种了20亩大葱,产量在9万公斤以上,按市场价5毛钱算,抛去成本,至少挣4万元。”当问及销路如何时,他伸手指向不远处的专业合作社说,现产现销,供不应求。随后记者又来到文喜养鸡场,一笼笼鲜鸡蛋正在过秤。专业户周文喜介绍:“我的万只鸡场,每天可产蛋400多公斤。平时活多,一家人忙不过来,雇了村里5个人帮忙。”目前,全村养鸡专业户3户,其中万只鸡场1户、千只鸡场2户,年创收入35万元,带动和辐射村里20余户人共同致富。
目前,十里铺全村共种植甜瓜390亩、大葱300亩、药材200亩,特色种植年创收可达225万元,实现了“人均一亩甜瓜、一亩大葱、一亩药材”同步发展。
大干实干 增进村民福祉
走进十里铺村,一条水泥路贯通全村,道路两旁田地里成片的大葱、药材丰收在望。笔直宽敞的柏油马路、整齐划一的农民新居、环境幽雅的农村休闲娱乐广场……如今,这个位于山顶之上的小山庄已今非昔比,处处流淌着幸福和谐的气息。
78岁的老党员田元桂顿时喜上眉梢,滔滔不绝地悉数近年来的变化:“这几年我们村发生了变化,通了水泥路和自来水,基础设施极大改善,甜瓜大葱药材鼓钱袋,农业调产已见成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村里人文明健身的多了,打麻将的少了;谈论发家致富的多了,吵嘴打架的少了;小伙子也不愁找不着对象了!”
为建设美丽宜居十里铺村,村里先后投资140余万元,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打了一眼300米机井,解决农田灌溉用水和人畜用水问题;新修硬化两条通村道路;硬化农民文化活动广场,并安置健身器材;对村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实施街巷硬化、绿化、亮化等工程,全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宋海峰把一件件民心工程办在了群众的心坎上,使村民真正得到了实惠,赢得了村民们的赞誉。
如今,宋海峰又在精心勾画新的发展蓝图:将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加大对村民的远程教育、科技文化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综合素质;配套安装水管道,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不再为浇地发愁;逐步扩大甜瓜、大葱、药材的种植规模,新建一座果菜储藏库,通过甜瓜反季销售,为村民增收创造平台;大力发展养殖业,带动和辐射更多村民共同增收致富。作为十里铺村的“领头羊”,宋海峰一直默默奉献着,心系百姓,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用一颗赤诚之心带领干部群众向着“村美民富”的目标迈进。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