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貌不惊人却成就一番事业;他,初中毕业却思维活跃、能力出众;他,带领广胜寺镇北郇村的百姓修街道、搞绿化、种莲藕、抓稳定、促发展,使一个落后村旧貌换新颜,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示范村。他就是洪洞县广胜寺镇北郇村的党支部书记高强明。
今年52岁的高强明是1999年当选村委委员的,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至今任村党支部书记。
完善基础建设 改善村民生活
2005年,高强明以高票当选为村委主任的第一天起,就暗下誓言:在任职之年,不让选民失望,拼上老命也要让北郇变个样。为此,他先后投资20万元,在村内硬化了主干道6000米、宽5米的道路;投资10万元修建防渗渠1700米,解决了群众浇地难的问题;投资40万元为本村引进了沼气技术来推广清洁能源,建沼气池147座,改变了群众传统的生活方式;投资8万元改厕70余户,安装节能吊炕80户,大大改善了治安环境;实施“亮化工程”,在村内主干道路上安装了路灯70余盏、太阳能路灯25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夜间出行,解决了村民饮用水的困难;实现了集中供水,使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
在“六城同创”期间,他大力实施了“净化工程”,设立垃圾点6座,卫生监督牌30个,并实现了垃圾定时清运。同时,建立完善了卫生管理责任制,在全镇率先推行“干部、党员卫生示范岗”,有效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实施了“绿化工程”,栽植苗木1500余株,被县、镇确定为“园林村”;成立了“北郇村中老年健身队”和“百人威风锣鼓队”;成立了“洪洞县农广校北郇分校”。目前,学员已达200余人,已有近百人领取了中专毕业证书。
加强自身学习 提高文化修养
高强明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工作,就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立志做人的一部分。他在认真学习的同时,编写了《从大槐树下走出的奥运冠军》,并自费出版500余本赠送给有关部门和人员,以增强对北郇村的宣传和了解;2009年他编制了《北郇村村规民约》合订本,并免费发放于村里每家每户。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一村一品
北郇村共有土地总面积500余亩,但生产条件极为恶劣。莲藕种植一直是本地的传统产业,但多年来一些地方种植面积散、规模小、效益低。为了做大、做强这一产业,他根据当地水源方便、养殖户多、沼气池多等特点,带领村党员、干部多方考察,利用山焦粉、煤灰进行填沟造田,把大小不一的数十块土地进行了平整,最终建成了池栽莲藕示范园,并成立了北郇思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现示范园种有“节水莲藕”、“观赏莲”近百亩,在上级农业部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精选了优良品种,优化施肥结构,避免了病虫害的发生和对农药的使用。生产的藕肥大,肉质脆嫩,水分多而甜,带有清香,并有洪洞莲藕九眼之特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根据苗木栽培不受地块大小高低不平的制约这一特点,他从2013年以来合理流转了本村土地100余亩,用于种植绿化苗木,同时根据农户与投资人互惠互利的原则,签订了“公司+农户”协议书,使土地由过去的“北郇村里地块杂,三分二分一圪垯”逐步迈上规模化、集约化的轨道。围绕莲菜这一主导产业,北郇村大力实施了沼气工程,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共完成沼气工程147座,平均每年每户可节省开支2000余元。
群众路线入心怀 以身作则办实事
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来,高强明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了这次活动。在学习活动中,他还对外出务工党员寄去慰问信和学习资料,对老弱病残党员上门辅导。2009年2月13日,村民刘永福不慎因三轮车翻车被压车下,高强明同其他干部积极进行措施抢救。他安排大家凑完身上所有的钱,让干部张卫东与伤者家属一起北上太原,其他人回家为伤者筹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及时将伤者救出抬上救护车。
高强明由于平时精力一直用在工作上,很少和亲戚、朋友来往,他们很不理解。他说:“说实话,有时我还真挺后悔,但有时也感到自豪和骄傲。能得到社会和大家的认可和肯定,我就心满意足了。假如要我选择回报,我只能求为我的母亲、家人和子孙积德添福吧,愿他们永远平安、健康、顺利。”
他从事村干部工作十几年,积累了经验,也换来了累累硕果,从2008年起先后荣获了“个人二等功”、“优秀共产党员”、“百佳书记”等荣誉称号。作为一名基层村干部,他一直把自己当成群众与政府间的铺路石,把党的政策和上级的决策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为村发展谋出路。 通讯员 张莲花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