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廉洁奉公是他从军从业以来的人生信条,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他始终把“肯吃苦、能出力、敢干事”作为自己为民为公的服务砝码,在警界的天平上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他就是现任翼城县公安局控告申诉科科长朱兴军。
一名爱民为民的老兵
“朱兴军是一个心中装着百姓的老兵。”了解朱兴军的人都这样评价他。在大家眼里,他工作扎实,雷厉风行,迎难而上,风里来雨里去,总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朋友打电话约他吃个饭,他经常不是在值班出勤,就是在调解案件,有时凌晨两三点还在分析案情,半夜回家后还把妻子叫起来问如果她是当事人会怎么办,妻子总说他是工作狂,好像单位就他一个人负责似的,可朱兴军心里有明镜,那就是他十几年如一日默默坚守的老兵原则:百姓事是大事,家里再大的事比起群众的事都是小事。他时常说老兵就得有老兵的样,不能给公安系统丢脸,要给年轻人做好榜样。坚守着这样的信念,朱兴军时时处处为百姓着想,有些上访多年的老户,在朱兴军一次又一次耐心劝说下,都愿意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有些上访者看到朱兴军能够俯下身子认真倾听他们的困难,都愿意对他敞开心扉。
朱兴军1983年参军,在部队服役期间获三等功两次;先后获团嘉奖3次、营嘉奖6次、司令部嘉奖2次。1999年他转业到翼城县公安局,在县公安局工作15年来,3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个人”,2次被县委政法委评为“政法工作先进个人”,4次被县公安局评为“先进个人”;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信访工作先进个人”,被市委政法委评为优秀政法工作者,被市公安局嘉奖一次。朱兴军所负责科室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被县公安局授予“便民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虽然获得了这么多的嘉奖和荣誉,可在朱兴军的心里,总觉得他只不过做了自己该做的,所有的荣誉都比不过老百姓的口碑。
近年来,凭借自己的工作热情,以及日益积累的处理信访事件的能力和经验,朱兴军成功化解了信访积案12起、新受理信访案件93起、导入法院6起、办结率100%、息诉罢访率100%、接待群众来访法律咨询400余人次……
一个以群众为先的服务者
信访案件繁芜复杂,涉及领域广,专业性强,所以一提及信访,总是和不接待、回避、推脱等字眼相联系,致使群众总感觉无法申诉、无处喊冤。
出生在农村的朱兴军深知群众疾苦,但凡碰到上访案件,他总能从群众角度考虑,微笑接待、认真倾听,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上访问题。为了帮群众解决问题,朱兴军多次和相关单位交涉,用自己的真心和诚心去感化对方、用自己的细心和耐心和对方交谈。2012年,翼城县南唐符册村村民薛某某因为伤人事件被劳动教养一年零三个月,家人不服,姐姐、嫂嫂等一行7人多次到县、市、省上访。接案后,朱兴军耐心劝说,先后40余次做工作进行调解,磨破了嘴、跑酸了腿,后来事情经过多方协商,终于得到双方家人的理解,化解了矛盾,双方达成协议。当事人也被朱兴军不辞辛劳的奔波所感动,薛家人眼里噙着泪水握着朱兴军的手表示感谢。这样的事情,朱兴军做了太多太多。
父亲病重期间,上级下达命令让朱兴军前往北京负责上访群众的遣返工作,接到命令后,朱兴军简单收拾了行李便马上出发了。返途中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时,朱兴军强忍着泪水依然劝说着上访的群众。他心里明白,自己愧对家人、更愧对父亲。但朱兴军知道,自古忠孝难以两全,他把百姓装在心中,就必须时刻为百姓做事。有时看到上访群众不吃不喝,朱兴军就为他们递茶送水;看到上访群众冒着暴雨申诉冤情,他就为群众撑开雨伞,听他们诉苦……多年来,朱兴军不辞劳苦,踏遍乡村、走街串户,用自己的爱心解决了多起信访案件。他深刻的认识到:只要心中有老百姓,把上访群众当做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就没有化解不了的案件。他经常告诫科室成员要有一颗为民服务的真心,只有真正从群众角度考虑问题才能从工作中感受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乐趣;只有得到群众的认可,才是信访工作者最大的幸福,无上的荣光。
一位认真负责的领头人
自担任控告申诉科科长职务以来,朱兴军觉得要想做好信访工作,光口头上喊为群众服务不行,必须先改变科室的工作作风、提高科室人员的工作能力。只有用真情与爱心架起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直接畅通的“连心桥”,才能用道义和正义维护法律的尊严,才能实现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
为此,朱兴军每周组织全科成员系统地学习公安法律知识,使所有人员都能熟记《信访条例》《公安机关信访条例》。为了使信访工作井然有序,朱兴军立足实际,大胆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严格落实各项接待程序。在重大会议和节庆活动前,他总是提前带领全科民警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做到底数清、对象明、查控措施落实到位,切实维护好重大节日及活动期间的社会稳定工作,确保在公安信访工作环节上不发生影响大局的信访问题。在朱兴军的领导下,控申科在市局百分制考核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
“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百姓放在心里”,这是朱兴军从事公安工作以来的座右铭。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勤政为民的服务者,朱兴军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把信访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细处,做到了群众的心里。(记者 荀丹薇)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