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县委书记变身“米司令”

2014-12-11 20:11:2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曾风靡一时的电视剧《亮剑》,深得大众的喜爱,主人公李云龙更是满腔热血、浑身是胆,他主张的“亮剑精神”感染了无数观众。

在共青团汾西县委书记武燕军的眼中,李云龙是他心中的偶像,更是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在“亮剑精神”的激励下,武燕军毅然带领当地村民种植、推广黑小米,且自封为“米司令”,并为这一特色产品在网上寻求更广的销路,梦想着为山区的老百姓闯出一条特色农业的致富之路。

文/图记者 张莹超

为黑小米“众筹”扩销路

连日来,共青团汾西县委书记引领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种植黑小米的消息”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引得不少人的关注和称赞。而此事的发起者—— —共青团汾西县委书记武燕军,也瞬间成了网络红人,被人们称为“米司令”。

“带着为老百姓做点事的纯朴愿望,我来了。我是‘米司令’,现任共青团汾西县委书记,因帮助农民推销本地特产黑小米,被大家戏称为‘米司令’。”在网上所发资料中,武燕军如此介绍自己,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汾西县,以及特产黑小米,他还介绍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自己的真实愿望,此外还贴上大量自己拍摄的图片。

“我就是想做点事,想在青年创业上有所作为,更想为汾西的老百姓做点实事。”武燕军说,为了这个目标,3年前,他选择了种植黑小米这个项目;3年来,老百姓种植的面积逐步扩大,可销售市场却不容乐观。作为该项目的始作俑者,他深感压力重大,只想寻求一条更多、更好的销路。

因为黑小米在当地的销量十分有限,武燕军便考虑如何能将黑小米走出大山扩大销路。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他看到永和县副县长程万军在众筹网发起了一个核桃项目,而且效果不错,便也想让汾西县的黑小米通过众筹网推广到全国各地,实现当初他为老百姓增收的承诺。于是,武燕军联系众筹网负责人,并答成一致意见,在很短时间内,团县委书记卖小米”的事便在网络上传播开来,米司令”也成为单位同事和朋友对他用得最多的称呼。

“叫什么无所谓,只要能将黑小米卖出去,我甘愿当好这个‘米司令’,闯出汾西黑小米这一品牌。”武燕军坦言,在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让黑小米销售到全国各地。

他出身农家心系百姓

34岁的武燕军虽然任职共青团汾西县委书记,但是,他毫不掩饰和避讳农村出身的身世,我就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地地道道的农家娃。” “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与艰苦的生活抗争过,便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改变家庭贫困的命运。”幼时的经历,磨练了武燕军坚强的性格,他在读高一年级时,写过一篇题为《我的愿望》的作文。文章中,他将自己的经历和真实的情感都表达出来,同时也写出了他最大的梦想——走出大山,建设大山,这篇作文在当时获得全县征文一等奖。

怀揣着梦想,在武燕军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如愿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之后,终于走出大山的他也渴望留在大城市工作,于是便在太原的一家企业找了份工作,希望可以在城市中立足发展。

然而,一次经历触动了武燕军内心敏感的情愫,同时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记得那年正月十五,我一个人在太原,听到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心里倍感孤单,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他说,一个人漂泊在外肯定会想家,也许是城市的繁华喧嚣注定与他无缘,于是决定狠下心来回到汾西老家,在学校里当了一名老师。工作之余,他还白手起家,自主创业开了一家公司。

此后,因为工作勤奋,加上学有专长,武燕军先后被借调到汾西县人事局和县委组织部工作。2007年,他通过公开招聘考试,到共青团汾西县委任职副书记;2013年9月,担任团县委书记。

“我自己的生活好了,条件优越了,但内心深处却一直有一股为老百姓做点事儿的冲动。”在任职副书记时,武燕军带领几位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开办了青年创业园。

“创业是正能量,当时想的是给青年提供更好的创业平台,通过青年创业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武燕军满怀激情带领几位年轻人开办了多个创业项目,一度曾在当地引起轰动。然而,由于缺少资金支持和其他种种原因,创业园仅维持一年多便不得不终止。

初次创业的失败并没有让武燕军丧失信心,他重整旗鼓,牵头成立了汾西县青年创业者协会,集中更多力量,汇集更多创业理念,再战商海。在经过仔细调研后,他将创业项目确定在农业项目上。“汾西县是农业大县,老百姓祖祖辈辈是依靠种植农作物生活的。”武燕军开始向省农科院专家求助,经多次实地考察后,最后决定推广种植黑小米。

“当初选这个项目,是因为黑小米在当地有种植基础,因为产量低、没销路,老百姓不愿意广泛种植,因此没有形成产业化。”武燕军说,找准项目后,在专家的指导下,他带领一群青年人再次踏上创业之路。

三年没欠百姓一分钱

2012年,武燕军便联系当地村民开始了黑小米的推广种植工作,当年种植面积为30亩。

万事开头难,在刚开始的推广种植过程中,武燕军可谓是费尽了心血。因为当地老百姓一直以种植玉米和小麦为主,突然要改变种植习惯,去种产量不高的黑小米,难度可想而知。

武燕军三番五次登门拜访、解释,终于在他苦口婆心地劝说下,在对种植户进行保证承诺之后,才打消了种植户的种种顾虑。

第一年,农民的收获不错,共收获黑小米近250公斤。接下来,出现了销路不畅,令武燕军头疼不已。为了兑现当初对种植户的承诺,保证老百姓的收益,赢得老百姓的信任,武燕军和几个年轻人自掏腰包收购了当年收获的所有黑小米,之后再进行销售。

对于武燕军来说,要想带领村民致富必须大面积推广种植;而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看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在初次尝到甜头之后,种植热情也高涨起来,第二年又种植了50亩,在一位创业青年的帮助下,当年的黑小米全部销售一空,甚至出现断货的情况。今年,黑小米种植增加到100亩,共收获2.5万公斤。

为了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得到实惠,武燕军统一免费提供种子,种植户只需要进行耕种操作,要求必须施无公害的农家肥。他说:由于耕种成本低,回收价格又高,种植户还是有很大热情的。”

种植户刘晓锋今年第一次种植黑小米,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5亩地共收获了1250公斤左右,去除成本,还能有1万元的收入。要是种小麦的话,5亩地才能收500公斤左右,去除成本,基本上没有多少收入。还是种黑小米划算,收入高,咱农民种地不就是图个收入高嘛!”

60岁的郭武双是第二年种植黑小米了,今年收获了约150公斤左右。“比种其他的农作物强,种黑小米之前,我们都签订了收购合同,价钱还高,只要按时收购肯定会多种一些。”他说,这两年没有种黑小米的农户,都有点后悔了。

“坚决不欠种植户一分钱,就是自己贴钱也不能亏欠了种植户。”武燕军说,要将黑小米的事当成一个产业来做,就要信守承诺,不能让种植户吃亏,黑小米一交上来,便立即现金结清。

一个信念做品牌产业

“黑小米种植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可销路一直没有打开,光靠在本地‘消化’,这有点儿不现实,我们只能靠打品牌化走向外地市场。”为了能将汾西黑小米推向市场,武燕军正在考虑将“米司令”品牌注册,形成地方性的一个名牌产品,这样就可以没有约束地去开拓市场。

“一直想把产品手续完善,走正规化销售渠道,可现实的情况是,手续很难办。”武燕军说,他现在最紧要的工作就是给汾西黑小米注册品牌,和他一起创业的小青年正在为推广销售而出谋划策,他们希望能尽快将黑小米推向市场,进而扩大销路,尽快形成产业化。

梦想是美好的,但是武燕军也有自己的顾虑,万一销路依然打不开怎么办?他曾有过最坏的打算,大不了规模暂时不扩大,维持现在的状况。

然而,有着李云龙一样性格的武燕军,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越困难就要越坚强,这才能激起斗争的勇气,从来没有考虑过放弃,一定要当好这个‘米司令’,将汾西黑小米的事业做大做强,以我为载体,宣传汾西,服务汾西,带动汾西的老百姓共同致富。”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