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头发已有些斑白,却从不饰染;他患关节病,却从不推脱请假;他获得众多荣誉,却从不挂在嘴边。他为地税奉献了20载春秋,获得许多荣誉,但他从不张扬,用他的话说,他只是在平凡岗位上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叫杨生元,今年58岁,霍州地税局党办负责人。
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
上世纪90年代,经过严格考核,现场抽查,临汾地区有两个地税所获省级文明税务所,霍州地税局什林地税所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的所长就是杨生元。
杨生元生于平遥,四五岁随父母来到霍县,24岁在霍县财政局农村财政所参加工作,39岁在地税局什林地税所当所长。这一年是1995年5月。
“当时面临的困难很多,最重要的是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带领全所人员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杨生元介绍,不学习就无法开展工作,当时作为基层地税所负责人,我首先要求自己熟练掌握业务知识,以身作则,在工作上不能有半点马虎。”业务不熟、地方偏远、交通不便、税源不好、税收目标不好完成……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杨生元所在的地税所获得了省级文明税务所称号。
“我们当时不仅在临汾地区的其他县学习,还去附近的灵石县地税局学习,取长补短,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当时在什林地税所工作的梁秋锁说,“当时上级部门听取报告后,对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知识进行随机抽查,现场打分,要求非常严格,经过严格考核,什林地税所获得了省级文明税务所称号。”后来,杨生元无论是在基层地税所当所长,在农税管理局当局长,在霍州地税局直属二分局当负责人,还是在党办负责机关后勤等工作,他都一丝不苟,赢得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
天气开始降温,杨生元早早穿上了保暖裤。腿疼的毛病是年轻时落下的,10多年前他骑摩托车上下班,现在不敢骑,一骑腿就疼。”“那几年,上下班、下乡全靠摩托车,年轻时不知道冷,也不懂得保护自己,后来毛病就来了。”杨生元腿疼的毛病已经有10多年了,在什林地税所时离家较远,往返全靠摩托车,一来回就是20公里路。
什林不少村子地处偏远,交通工具也不方便,上山下乡也只有摩托车最方便。”“1999年调到白龙地税所后,当时上班下乡骑摩托车时双腿已开始隐隐作痛,穿上军大衣也不行。”2002年,杨生元调到辛置地税所,当时单位的条件有所改善,配备了面包车,但腿疼的毛病已经落下。
“如果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一项事业来干,就不应该计较得失回报。”提到为工作而落下腿疼的毛病,杨生元平静地说,干工作哪能没有付出!”站好最后一班岗2010年,杨生元调到党办后,工作比原来轻松了些,虽然腿疼依旧,但他不讲特殊,依然坚持上下班。身边有朋友劝他,已经快到退休年龄了,身体也不太好,又有腿疼的毛病,跟领导说说,能不去上班就别上了。但他坚决服从单位安排,站好最后一班岗。
在同事眼中,杨生元是个不平凡的人。他是为霍州地税局赢得第一个省级文明地税所的所长,他所在的地税所获得过临汾地区文明单位,他获得过临汾地区劳动模范,他为霍州地税局奉献了自己的才智和青春,也赢得了众多荣誉。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