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红胜火 余热温更高

2014-12-24 21:45:1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生命就像太阳一样有升有落。朝阳壮丽充满希望,而落日的晚霞释尽能量,把最后的灿烂留给人间。吉县退休教师张万朝的生命历程就像太阳运转一样,一路走来进入了“满目青山夕照明”的阶段。

坚守爱的责任 迈过坎坷寻找快乐

张万朝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贤惠治家有方,儿女懂事学业有成,正当男婚女嫁,孩子们都独立生活,他和老伴能欢度晚年、共享清福的时候,老伴突患重度脑出血医治无效于1996年病逝。面对相依为命、共同生活了30余年的结发妻子的突然离去,张万朝十分悲痛,还因此欠下7万余元的债务,但他是个理智的人,为了继续生活必须面对现实,他便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又续了弦。

张万朝和续发妻子虽是半路夫妻但也志同道合,生活还算有滋有味。但好景不长,2006年续妻突患脑血栓,行动迟缓语言不清。在后来两年中又连续两次脑出血,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这对张万朝来说如泰山压顶。他想前债未清,后债又续,本指望找个老伴相伴欢度晚年,可结果却不如人意。他觉得现实在捉弄他,让他欲哭无泪……

“老伴无儿无女,我就是她的依靠,我不管谁管?”于是张万朝振作起精神,担负起照顾老伴儿的责任。6年来他四处求医给老伴治病,先后花费5万余元。每天一日三餐的照顾老伴儿,按时服药、锻炼。老伴儿的拉、撒、洗、换他一包到底,虽然负担沉重,但他无怨无悔。

儿女看着张万朝每天如此劳累,建议把老伴儿送到敬老院,但都被他拒绝,他说:“做人要有底线,不管怎么说,她也跟我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不能她有病了就撒手不管,我要担起这份责任。”

张万朝坚守着传统道德观念,用一颗善良的心和宽广的胸怀,悉心照顾续发老伴儿,帮她迈过坎坷,寻找欢乐和阳光。

心系青少年教育 小区活动寓教于乐

张万朝从教41年,与青少年有着特殊的情缘。退休后,他仍关心下一代,2007年7月迁居吉县祥光小区后,大家一致推选他为小区物业管理组成员,小区共有19户70余人,其中青少年就有26人。他尽管每天要料理家务伺候老伴儿,但他仍热心为大家服务,为了使物业管理公开、透明,他找来一块小黑板,挂在楼道口醒目的地方,用粉笔书写黑板报,既公开物业管理方面的事项,又宣传国内外和本县大事,同时结合重大节日,对青少年进行爱党、爱国和革命传统教育;有时刊登些保健知识,进行健康教育;表扬好人好事,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如哪个孩子有礼貌,哪个孩子讲卫生,哪户居民帮助他人,小黑板上都能看到他们的名字。每年在9月1日开学前,他都在小黑板上写寄语,鼓励孩子们在新学年里学习进步、快乐成长。自从搬进祥光小区,他办了百余期黑板报,这里成了小区青少年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暑假期间,张万朝看到许多孩子沉迷于电视、电脑、手机,有的甚至整天泡在网吧里,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他举办书画展、开展各种文体表演活动,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放在楼道的专栏里展示,让大家欣赏、点评。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信心,而且促进孩子们相互学习,提高了学习书画兴趣和技能。

张万朝组织的文体活动使家长和孩子们的热情高涨,他白天料理完家务照顾好老伴,就编写节目,晚上组织大家排练,每天忙到十一点钟才结束,家长和孩子们也都认真练习,在张万朝的倡导下,祥光小区连续举办了三届居民消夏文艺演出活动和一场游艺晚会。参加演出活动的人员上至72岁的老人,下至3岁的幼儿,有的则全家登台,有的老少三代同演。他还组织表演了大合唱和小品、三句半、舞蹈、器乐合奏等节目。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小区的居民生活,赞美身边的好人好事。

小区文化演出活动,寓教于乐,既让孩子受到了锻炼,提高了素质,又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了良好的习惯,还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小区文明和谐建设,这些举动引起了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的高度重视以及充分肯定,并在县城各居民小区大力推广,文化进社区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

投身文艺演出 发挥余热无私奉献

张万朝对文艺一直情有独钟,在岗时他就从事中小学美术、音乐教学工作,为吉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文化艺术人才。退休后他信念不变、痴心不改。他因曾患脑血栓留下后遗症,左半身麻木左手颤抖,但他没灰心丧气,不仅组织小区的孩子和大人们开展文艺演出活动,而且积极参加县里的重大文化活动,为吉县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发挥余热无私奉献。

近年来,张万朝参加了县老年书画家协会、老龄人才资源开发协会、三晋文化研究会,并担任《吉县民俗》一书副主编和老干部文化活动室编导,还被县文化局聘为“文化进小区”顾问。还参加了每年的元宵节表演活动、春晚文艺演出活动、送艺下乡活动等等。

去年4月,张万朝正式加入老干部文化活动室,担任编导工作。为了继承和发展吉县戏剧事业,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他几易其稿,反复修改,克服种种困难,编排了现代眉户剧《婆婆泪》。那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声情并茂的演唱、细腻入微的人物刻画,表现了“百善孝为先”的思想主题,讥讽了不孝敬老人的不良行为。先后在祥光小区和柏山寺、文城、壶口等乡镇成功演出,广大观众深受教育,赞不绝口。

今年在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张万朝又自编了《中国梦 吉县梦》、《路线教育得民心》等十多个节目,深入社区、农村巡回演出,为群众送去了文化大餐。他还主演了《文化村的文化人》、《夕阳映红百姓心》和《老树》三部微电影,展现了银发老人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传播了时代正能量。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有付出才有回报。张万朝为了自己痴爱的文化事业,不仅付出了心血,付出了汗水,还付出了亲情。近年来,他无论到哪里参加文化活动,出门前都要把老伴的生活安排好,并千叮咛万嘱咐,生怕有什么闪失。但老伴记忆力减退,经常丢东忘西。多次晚上回来,老伴已进入梦乡,而灯未关,龙头水直流,揭开锅盖,馍已烤焦。有一次他到东城乡社堤村帮助排练节目,晚上回来时,门卫给他说:“张老师,你可回来了,你老伴中午洗碗忘了关水龙头,客厅、卧室全灌满了水,多亏邻居们发现得早,及时排水,不然水全流进了地下室。”听了门卫的话,张老师既感动又愧疚,感动的是邻居们伸手相助,愧疚的是不能时时守候在老伴身旁,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干好文艺事业的坚定信念,第二天吃过早饭,把老伴安顿好,他又来到离家30余里的社堤村节目排练现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多年来,张万朝不计得失,不谈荣誉,不争待遇,他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欢乐送给别人,用行动诠释了一名退休教师的追梦情怀和人生价值。2013年他被评为吉县百佳“文明公民”,吉县电视台播放的专题片《张万朝——余热生辉》,宣传了他的感人事迹,这些都是对张万朝文化情结的高度赞扬。(梁  丽)

     

责任编辑:王伟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