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襄汾县一位刚过不惑之年,携妻伴友漂泊到千里之外的河北省雄县朱各庄镇胡家台村,靠打饼子谋生的农民吴建会,一方面打饼子赚钱养家糊口,一方面投入文学创作,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拼命写作。于是,他写的散文、诗歌或小说,隔三差五就会见诸于《临汾日报》《平阳文艺》《山西农民报》《交流》《山西广播电视报·临汾周刊》等,还有《丁香文化》《西山文苑》《槐花》《新田》《临汾开发区》等兄弟县市级报纸杂志。在襄汾县文联主办的《丁香文化》上,几乎每期都会看到他的作品,有时同一期刊物上就能看到他写的三篇文章。高产且优质,引起襄汾县乃至全市文学界同仁的广泛关注与热评热赞。
在河北保定一带是把饼子或烧饼称为“火烧”的。因此,打饼子称为“打火烧”。于是,襄汾县文学界的同仁们为吴建会起了个“火烧哥”的雅号。
“火烧哥”吴建会最擅长写散文,虽然他是个初出茅庐的写作者,纵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他出手不凡,他的散文很大气,立足现实,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关注着千变万化的世界,构思独具匠心,立意深刻悠远,给予浓墨重彩的生活以原生态的展示。我读过他写的多篇有关家乡风景与人物描述的散文,字里行间展现出他的乡愁,我把他这些散文称为“乡愁”系列散文。不翻资料,我可脱口而出,说出他的散文题目,如《乡村炊烟》《清晨随想》《小院即景》《村里女人》《母亲的布鞋》《凝固的童年》……我粗略计算了一下,近三年来,他已发表此类散文四十多篇,足可以编辑出版一本“乡愁”系列散文集了。
他是用生命写作的(因他18岁时突发顽疾癫痫)。他是蘸着自己的血肉而不是蘸着墨水写作的。从他《凝固的童年》一文,读出了如鲁迅笔下的闰土似的建会少年时代的写真。由于家境贫寒,他从7岁时就跟父母下地劳作,锄田、拔草、收割庄稼,俨然是个小农民。从他的作品里,我还读到他酷似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窃书者不算偷也”,少年吴建会酷爱读书,小小年纪,就搬起大部头大作家柳青写的《创业史》,在微明的柴油灯下苦苦啃读,于是,梁生宝的高大人物走进他的心中;他还读了梁斌著的《红旗谱》,朱老忠、严志和、大贵、二贵均让他佩服。他更喜爱阅读古典小说,读过《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火烧哥”吴建会的写作成就得到了市文学圈里有识之士的认可。他的写作水平,亦得到襄汾县文联、县作家协会,尤其是市作家协会主席张行健先生的好评。
吴建会有了成就感,功夫不负有心人,他2012年加入了山西省作家协会,2014年获第二届襄汾县文学奖,同年,申报了市作协签约作家并成为全县重点作者之一。
他说:“写作是我的情人,我日间思念情人,晚上用笔与情人谈心。我用我手写我心,没有半点虚伪,更不会无病呻吟,写的全是我的真情实感,这样写起来真挚、真诚、真切。娓娓道来,流露笔端,我有写不完的故事。”通讯员 曹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