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云霞,古县旧县镇西堡村一位平凡的母亲,十五年来,她用无私至诚的爱,为身患特殊疾病的女儿播撒着阳光、雨露,让女儿始终沉醉在暖暖的亲情中。
1999年,西堡村一个安静的小院里,在期盼和幸福中,韩云霞的女儿赵明志呱呱坠地,在妈妈眼里,这是上天馈赠给她的“白雪公主”。她轻轻地拥抱、亲吻,轻轻地抚摸着女儿的手脚,把自己的欢喜随时随地告诉丈夫。
可是,就当韩云霞沉醉在梦一般的幸福中时,女儿一次长时间的啼哭却将她拉进了可怕的现实。女儿出生二十天左右,韩云霞给孩子小胳膊小腿按摩的时候,忽然发现孩子哭个不停,而腿部出现异常弯曲的情况,更让她紧张不已,她怕是自己一不小心让孩子稚嫩的身体受到了伤害,送医院检查后,孩子被确诊为骨折。这让韩云霞满心自责。此后,她更加小心翼翼,生怕一点疏忽再让孩子受伤。然而,一年后,孩子尝试走路时,又一次出现骨折,而这次医生却给出了一个令全家人心悸的结论:女儿被确诊为先天性磷酸酶缺乏症,俗称“玻璃骨”。得这种病,骨头极易破碎,孩子很难像正常人那样行走了。
犹如晴天霹雳,韩云霞一下子瘫倒在现实面前。
为什么女儿要遭遇这样的不幸、接受这样的惩罚?就在韩云霞坠入不能自拔的境地时,丈夫没有跟她说过多安慰的话语,默默地收拾着家中的琐碎,开始四处打听医治的办法。
先天性磷酸酶缺乏症,在国内医学界尚未有根治事例,只有通过保守治疗、细心呵护才能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这是韩云霞夫妇通过多方打听得到的答案。看着比同龄人有些弱小的女儿,韩云霞努力克制着失落的情绪,怎样让孩子过幸福的生活,成了她生活的重心。
为了维持孩子基本的医疗费用,丈夫赵红星去煤矿打工,几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照料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韩云霞的身上。时间荏苒,转眼到了女儿赵明志上幼儿园的年龄,女儿却未能如愿,但是,韩云霞并没因此放弃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除了每天繁重的照料工作,她还为孩子买了各种少儿读物,在家中贴满了识字图片,一有空闲,就教孩子识字、做算术、背唐诗,孩子没有因为病情而影响了学习进程。赵明志不能多走路,韩云霞为孩子准备了轮椅,经常推着孩子走东串西,让她了解外面的世界。她常常告诉女儿,“你只不过是暂时身体有点不好,长大了就会好起来的。你有眼睛可以看世界,有嘴可以和人说话,你是妈妈最可爱、最聪明的孩子。”她就是这样,一点点向孩子传递着信念,让孩子每天都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幸福。
2006年,赵明志8岁,她已经不能满足妈妈教给的那些知识了,希望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学习和玩耍。看着孩子渴望的眼神,韩云霞心都快碎了。她明白,这不是简单的上学问题,而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要面对同龄人好奇的目光和简单的碰撞。她怕无意间的伤害会触碰到孩子稚嫩的心灵,哪怕是一点点都会让她揪心不已。但是,别无选择,孩子眼前只有两条平行的路:一条是医治身体的路,一条就是心灵体验之路。韩云霞希望孩子能够在这样两条道路上走得开心,心中充满温暖。
得知这个家庭的不幸遭遇后,古县社会各界对韩云霞一家纷纷伸出援手,表达关爱之情。当年九月,赵明志如愿以偿上了小学,老师和同学们并没有歧视这个特殊的孩子。赵明志虽然身体不好,但韩云霞并不溺爱孩子。在女儿能走动时,她就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穿衣叠被这些事孩子从小就培养得很熟练了。在学校,韩云霞更是要求孩子多为学校和同学考虑,不要添乱,做一个懂事好学的人。
赵明志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为了不影响同学上课,她几乎每天都是用一个姿势坐在课桌前。
为了减少上厕所的麻烦,她坚持不在学校喝水,即使夏天再热,也一样坚持到放学。尽管如此,她的学习成绩却始终名列前茅。当女儿捧回奖状,韩云霞总是忍不住掉下眼泪。
虽然完成了上学的心愿,但赵明志面临的困难依然很多。因为不能走路,韩云霞夫妻必须背着她去上学。为了接送方便,自行车都不会骑的韩云霞开始学摩托车,碰破了、摔倒了,再接着学。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即使背到身上,用劲也要掌握分寸,否则就会骨折。遇到雨雪天,她更是万分谨慎,努力保护着自己的“白雪公主”。
赵明志十岁时,她就有过八次骨折经历。磨难就是一笔财富,赵明志没有怯懦,而是一次比一次坚强。
如今,赵明志已是十五岁的花季少女,就读于古县三中。在2009年、2010年,赵明志做过两次手术,如今只要牵着手,她已经可以走好长一段路了。韩云霞也在学校的关怀下,做了一名宿舍管理员,一方面照顾女儿,一方面挣些钱补贴家用。
在苦难中,韩云霞,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用无私的大爱为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亲子之歌。(陈华)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