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心脏病患者饱受着身体不适和精神压力的双重折磨,然而到大城市的医院求医,不但花费高昂,而且来回奔波很不方便,甚至有很多患者经不起长途颠簸而生命堪忧。殊不知,在我市第四人民医院就有一位心脏外科“高人”,他的绝活就是在做手术当中“让心脏在手中跳动”。日前,记者专访了这位心脏外科手术“高人”,他就是该院的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刘辉。
“让自己家乡的患者能够就近求医,享受高质量、低消费的手术治疗”,刘辉这样描述自己的追求,这与求学期间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刘辉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在西安求学和工作期间,他时常想起家乡临汾的心脏病患者,异地求医,人生地不熟,不仅住院困难,护理不便,而且花费较高,这使从事心脏血管外科的他触动很大,学有所成,努力开展临汾市心脏血管外科手术,成了他学习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刘辉说道,如今自己医术上的成绩与两位恩师的帮助密不可分。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学习及工作期间,刘辉跟随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易定华、刘金成两位教授,共同参与完成心脏外科手术近2000例,这为他独立开展心脏血管外科手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14年对于刘辉的人生来说是转折的一年,离开四医大在即,得知他的手术水平,多家大型医院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并表示将提供丰厚的待遇。而对于回到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的理由很简单,刘辉说,医院领导和他谈话的时候,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他,“临汾人民需要你!”就这样,2014年8月,在该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心脏大血管外科正式成立,刘辉带领他的团队,在我市率先独立开展了心脏血管外科手术,填补了我市独立完成心脏血管外科手术的空白。
目前,临汾市第四医院常规开展各种心脏血管外科手术。“我们现在已经开展的手术有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畸形矫治,心脏瓣膜成形及瓣膜置换术,冠心病的冠脉搭桥手术;以及先天性心脏病、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等。”刘辉介绍:“就心脏瓣膜病来说,心脏瓣膜有问题靠药物治疗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反而导致心脏越来越衰竭,只有把心脏打开,把病灶膜换掉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记得有一位患者在做手术之前,上二楼中间就得休息两次。手术康复后,患者身体有了明显变化,到八楼复印病历中间都不用休息,一口气就上去了还不费劲。”
心脏搭桥手术早期传到我国时是在体外循环下做手术(即在心脏停跳的情况下做手术),但通过实践和大量文献表明,在体外循环下做手术持续时间长,创伤大,对病人身体短期内可能造成负面影响。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刘辉做心脏搭桥手术95%以上都是在心脏跳动中完成。他告诉记者:“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做搭桥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高,绝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手术时要用像头发丝一样细的线缝合血管,缝合的过程中不能造成冠脉血管狭窄或漏血,否则病人就可能下不了手术台或影响术后的效果。”科室成立之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完成各类心脏血管外科手术达50余台。
据统计,我市每年的心脏病患者呈上升趋势,仅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每年就多达500人以上,而很多病人在求医时会认为到大型医院治疗风险低,纷纷前往北京、西安等地治疗,刘辉告诉记者:“其实是个误区,心脏血管外科手术无论是哪个医院,他都是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而常规性的心脏血管手术选择就近治疗,可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压力,也方便家属陪护照料,经济方面还会节省很多,而且这也符合国家医改提出的分级诊疗,让老百姓就近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的政策。”
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是一项专业技术含量很高的手术,并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去完成,它需要拥有手术组、体外循环、麻醉及术后监护团队紧密配合。心脏血管外科手术的患者,手术成功并不一定是康复的标准,术后的24小时监护也是重中之重。正因如此,每当手术结束后,心外科的医生与护士都会全程监护,全然不顾已经忙碌了一天,直到患者转危为安,他们才能回家休息。
刘辉告诉记者,就目前他们医院的各方面条件来说,每周只能完成两到三台心脏手术,但今年院方也在尽一切努力,增加医疗设施,壮大医疗队伍,提高同时具备做两台手术的能力。
刘辉的手术团队平均年龄32岁,在别人看来,他们很年轻,缺乏实际经验;绝不能把自己的身体当成试验品。针对患者的不理解,刘辉倒是很坦然,因为他们有技术、有病例、有治好的病人的口碑,相信很快就能得到更多患者的信任和认可。 记者 董枭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