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夏日炎炎,蒲草扇扇,凉风习习,炎热走远。”家住金殿镇杜家庄的70岁老人霍福女,从12岁起,就跟长辈学习用蒲草编扇子,这一手艺一直坚持到现在。
“这些扇子都是用野草做的,取材容易又环保,而且一扇多用,可以扇风、遮阳、挡雨、垫座,特别好。”霍福女说,现在人们都用上了电扇、空调,加上编扇子的制作过程繁琐,这老手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要完成一把蒲草扇可不简单,先要专门从河边采来蒲草,等完全晒透晾干之后,才能动手编制。要把精细的草辫缝合成圆饼状的扇托,然后再把扇托架固定在扇面上,这才大功告成。”霍福女介绍,蒲扇呈卵圆形状,由一种多年水生植物蒲草编织而成,其韧性极好,被人们发现用来制作扇子、坐堆子、睡席等,从蒲草收割开始算起,需要经过选料、晾晒、编制、水喷、破篾子、刮板压平、修剪等多道工序。
市民李先生说:“年老的人都有体验,以前经常看见村民拿着这种扇子串门,白天可以挡太阳、纳凉,晚上还可以驱赶蚊虫。”
俗话说:“扇扇有凉风,天天在手中,年年六七月,夜夜打蚊虫。”霍福女说,现在手编蒲扇的市场越来越小,想学编扇子的人也寥寥无几,眼看着这门手艺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她希望将来有人能学习这门古老手艺,以免失传。(梁丽 丁莹)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