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孝无言
大孝无言
——乔福生十多年悉心服侍“糊涂老妈”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乔福生是襄汾县的一位退休干部,他2002年从县民政局局长的位子上退下来,今年已年近古稀。退休之后,乔福生和弟弟轮换着侍候患有老年精神病的母亲,已有十多个年头。如今,95岁高龄的母亲依然面色红润、身体健康,以前狂躁、恐惧等病症发作的次数也渐渐减少。母亲的住所内空气清新、被褥干净,丝毫不像病人居住的房间。在襄汾县,凡是了解乔福生的人,都夸他是个大孝子。每当人们羡慕这位将近70岁的老人依然还有母亲的时候,却极少有人知道,高龄儿子侍奉高龄母亲,背后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辛苦、汗水甚至泪水。
吃喝拉撒 精细侍候见孝心
大孝无言,孝无巨细。乔福生悉心呵护老母亲,点点滴滴见孝心。做饭是他的拿手好戏,因为年轻时他曾学得一手好厨艺,现在侍候母亲正好派上了用场。通过细心观察,他摸索到了母亲的情绪和饮食紧紧关联:早饭在一天中最重要,早饭吃不好,一天别想安宁。十多年来,乔福生为母亲安排的早饭总是非常丰富:一个鸡蛋;一块红薯;一截山药蒸软捣成泥,加一勺白糖;一个馒头;一碗米粥。不论炒什么菜,必煮的特别软,当然吃得最多的是豆腐、菠菜、南瓜、茄子等容易炒软的菜。母亲清醒的时候,每每吃完福生做的饭菜,都要说一句“今天的饭吃的最帖稳”。母亲的中午饭实际上是下午饭,老人一年四季两顿饭,早饭八九点才吃,午饭在下午两三点。为了让母亲吃好,乔福生做到了7天不重样:面条、烩菜、包子、饺子、炒大米、花卷、菜卷、稍子面等都做得非常可口。每当看到母亲吃完他做的饭菜,再苦、再累、再麻烦,他心里都感到十分欣慰。
侍候母亲令他最犯难的要数拉撒,母亲患有习惯性便秘,每次排便不是挤开塞露,就是要用竹筷子掏,每帮母亲大便一次,他都累的满头大汗。有时一次排不完,一天要掏两三次。母亲有时也拉肚子,而且每拉一次连续两三天不止,尿布、炕单一天要换三四次甚至更多。遇到雨天,洗过的尿布、炕单干不了,为了能随时更换,他准备的尿布、炕单就有大小三四十块,褥子、被罩都有两三套,大小尿不湿五六块之多。
经受考验 母亲犯病现真情
“病人不应该蓬头垢面,病人应该同健康人一样有尊严。”这是在谈话中乔福生多次提到的一句话。他每日为母亲按时洗脸梳头,定期洗头、洗脚,剪手、脚指甲,天热时经常擦洗身子,衬衣换洗不超过两周。难怪笔者多次见到他母亲,尽管在炕上躺着,头发却柔顺,长短适中。
十多年来,孝心在母亲犯病时经受更大考验。
他母亲的精神病通过服药,得到了较好控制,但不可能彻底根除,每隔一段时间即要发作一次。此期间侍候母亲没有真正的孝心是万万做不到的:乔福生母亲是个文化人,她常常想出一些怪异的药名,什么“惠玲珠”呀,什么“健王散”呀,这个丸、那个丹,红片片、黑颗颗,让他去买,弄得他无所适从。他知道这是母亲犯病的表现,不能回绝,只能哄着、瞒着,他找来一些颜色类似、形状相似又无大碍的药片、药丸,如维生素、钙片、养胃丸之类搪塞母亲;做好的饭菜端到面前,说饭里放了毒药,不能吃;饭凉了热,热了凉,早饭从8点要折腾到十一二点;暖瓶里的水,黄皮里有毒,要喝绿皮的,小瓶里有毒要喝大瓶的;儿子倒的有毒,要喝别人倒的,有好几次只有请邻居帮忙。
乔福生母亲一生不吃肉、不喝奶,主要营养全靠鸡蛋。六年前的一天,母亲突然拒绝再吃鸡蛋,无论怎样哄都无济于事。因拒吃鸡蛋,不到半个月,母亲的身体明显消瘦。一天,他看到母亲吃蒸南瓜,南瓜的黄色使他想起了蛋黄,从此,每天他都把蒸熟的蛋黄随南瓜捣成泥,为了不让母亲吃出蛋黄味,又专门拌了一勺芝麻酱。鸡蛋的蛋白切条或轧碎加在面条里,或加在包子、饺子馅里。这种吃法一直延续了两年多。
他母亲病情严重时一天一夜不睡觉,大吵大骂,“我不要你侍候,你滚。”谁侍候她,谁一夜别想睡觉;炕头上给准备的饼干、蛋糕,不高兴时便全都扔到地下……面对发病的母亲,乔福生既生气又心痛,再有脾气也不能发,只能强忍装笑脸,一遍一遍地说好话,折腾得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他对笔者说,这是他侍候母亲最难最难的时候,也是考验自己孝心的时候。这样的委屈,不是常人能够受得了的啊!特别是当他遇到伤风感冒,身体不适的时候,他确实感到精神快要崩溃了。
乔福生的姐姐看到弟弟如此费心费力地侍候,常常感到心痛,几次提出要请保姆或将母亲送进敬老院,都被他和弟弟回绝:母亲这样难侍候,除了亲儿亲女,谁能将母亲侍候的如此贴切呢?他说,只要自己还有能力,一定要将母亲侍候到底。
在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乔福生向笔者说了这样一段话:“通过十多年侍候母亲,使我感到做一个孝子是何等的不易。其实孝应该分很多等级,如果所有儿女都高标准要求自己,让老人在需要享受孝的时候得到儿女的孝,那么这就是最高形式的孝。”(曹文敏)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