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金生和他的足球梦
临汾新闻网讯 8月12日上午9点,天空中飘起了立秋以来的第一场雨,斜风细雨中的市五一路学校操场上,一群身着黄色队服的孩子们正在奔跑着、训练着,丝毫没有受到天气的影响。他们正在进行的是二人一组的传球训练,临汾尧星足球俱乐部的总教练鲍金生正在挨组查看训练情况,“球要先停稳再传”、“注意脚下动作”……鲍金生教练不厌其烦地一圈一圈巡视着,“足球的基础练习很重要,孩子们一个动作没有纠正到,我就会觉得心里不安。”鲍金生对记者说。
今年49岁的鲍金生曾效力于广州白云山足球俱乐部,1999年,从职业队退役的他萌生了在“家乡”创建一支职业球队的想法。鲍金生对记者说,“其实我是沈阳人,不过3岁就跟随父母来到临汾,这里就算是我的家乡了”。
在亲朋好友和众多足球热爱者的支持下,鲍金生成立了尧星足球俱乐部,并租下了市区扁担巷1号的两层小楼,楼上办公,楼下专营足球商品。因为不收取学费,仅靠足球商品的盈利和社会资助难以维持俱乐部的运营,鲍金生就自掏腰包租场地、找专人对学员们进行培训,但还是没能留住俱乐部,自己也一度陷入困境。
“妻子当时很不理解,当年6万块钱就能买一套房子的时候,我却投资了20万元到俱乐部。”虽然俱乐部一度陷入了停摆状态,但“尧星足球杯”这项草根足球比赛却一直得以延续,到现在已经16个年头了。“只要还有一个人热爱足球、喜欢足球,它的生命力就在,就能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鲍金生坚定地说。
今年5月,鲍金生又重新开启了他的足球梦,重开俱乐部的火苗在一点一点壮大,“说实话,心里一直没放下过这个俱乐部,五一路学校的校长为我提供了场地,在以前学生的帮助下,我有了自己的办公场所。”鲍金生对记者说,“我还是坚持不会收一分钱的,足球是兴趣、是爱好、是梦想,我义无返顾地支持热爱足球的人!”俱乐部开启后,陆陆续续有人来报名,为了保证训练质量,新一期的学员只招收了36人,以12岁以下的孩子为主,先报先得。
训练场上,有一个扎马尾辫的女孩子格外显眼,她是本期学员中唯一一位女学员,也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她叫乔珍,今年只有8岁,当问起她为什么要踢球时,乔珍露出甜甜的笑容说“我喜欢”。乔珍的妈妈李女士告诉记者,乔珍一直都有早晨赖床的坏习惯,也不好好吃饭,“进入足球队之后,因为每天早晨7点到9点是训练时间,孩子都不睡懒觉了,一说去练球比谁都积极,运动多了,吃饭也好了。”由于是足球队唯一的女孩子,乔珍有时会找不到训练伙伴,“这没什么,我可以自己练。”乔珍说完,急急忙忙跑去追球去了。“乔珍跑得快、反应快,是一个很有灵性的孩子。”鲍金生希望在不久后,能够成立一支女队,专门针对像乔珍一样有天赋的女学员进行的训练。
“我喜欢足球,开学了也要继续踢,长大了还要在电视上踢!”李宇恒蹦蹦跳跳地喊着。虽然只有9岁,但李宇恒已经俨然一个狂热的足球爱好者,他会看各种足球比赛,喜欢与足球相关的各色小玩意儿。
训练场外,几个家长正在围成圆圈传球,今年43岁的李勇说他们这些家长每天都会和孩子们一起练,“就当锻炼身体了,”李勇对记者说,“假期孩子老窝在家里不是看电脑就是玩手机,换一种生活方式对身体好,而且足球这个项目是团队协作的一项运动,这也算是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吧。”一提起孩子们的教练鲍金生,家长们都赞不绝口。“他对孩子们很上心”“他很专业”“他总是第一个到训练场”……鲍金生是全市唯一一个做过职业足球队教练员的人,“孩子们和职业队员肯定是有差距的,但是兴趣是最好的引领者,只要他们热爱,我就会和他们一起在足球的道路上走下去。”鲍金生说。
“建设体育强国的大背景下,足球发展无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这对尧星足球俱乐部来说是一个契机,我希望能够借着这股东风在咱们临汾建立一支职业足球队。”鲍金生说,“这个心愿也许很傻,从场地到专业训练员到资金,都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但是,只要敢想、只要下决心去做,我坚信一定会有实现心愿的那一天!”(安月琦 张一群)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