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王献民,河南人,今年50岁。16岁时为了减轻父母压力,开始为生计四处奔波,在好心老太太张兰英的帮助下学会了修车技术并扎根于临汾。虽然现在修车生意并不景气,但他依然放不下自己热爱的这份事业,坚持传递正能量,修车助人、修车健身,享受着劳动的快乐。
好人出资学修车
小时候,家里穷,为了让弟弟妹妹都能接受义务教育,作为老大的他与父母一起担起家庭的重担。“刚出来谋生那年跟着老乡来到了临汾,当时别说为家里减轻负担,就连解决自己的温饱都是一个难题,每天靠卖木炭为生,生活十分拮据。”王献民说,是张兰英老太太看他可怜,出资让他学习了当时比较热门的修自行车的技术,还给他提供了修车的工具。由此,王献民才真正开始了修理自行车的生涯。
王献民修车以来,由于勤奋好学,善于钻研,很快掌握了各种品牌自行车的修理技术。
技术出众获认可
在东关大十字的巷口,三轮车、打气筒、塑料盆,还有扳手跟螺丝刀外加一些自行车零部件,这便是王献民的全部家当。
“我学成时,当时自行车是比较吃香的代步工具,每天中午忙的就只能啃个馒头,因为日渐喜欢这个行业,越修越有感觉从来都不会觉得累。”王献民说,他的回头客特别多,虽然忙忙碌碌,但挣的钱除了吃饭也剩不下多少,但靠自己的劳动赚钱,他心里非常踏实,从来不觉得生活有多苦。
助人为乐受夸赞
“我修自行车除了养家糊口,再就是一种兴趣爱好,就当锻炼身体了,感觉每天过的特充实。”王献民说,受91岁老人张兰英的影响,他也经常免费为一些老人修理自行车。
正在修车的张女士说,我在这修了20多年车子了,每次来王师傅都很热心,有时车子坏到半路上,只要一个电话他就来了,人好修的又细心。”王献民告诉记者:现在找工作难,每天修自行车,闲时练字学习,还能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感觉到自己被社会需要着,我很快乐。”(丁莹)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