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澍:教书育人几十载 退而不休志豪迈

2015-09-20 17:25: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骥更添耕耘志

——刘春澍老师的不老人生 

教书育人几十载,  退而不休志豪迈;

老骥更添耕耘志,  余热生辉绽异彩。 

    以上是我写给刘春澍老师的一首咏赞诗。他于1962年参加教育工作,中学高级教师,是襄汾县的一代名师,作文教学是他的一绝:在他任教期间,门下60余名学子的习作,经他辅导修改后,在全国各级报刊频频陆续发表;其中的40余篇(首),还在各类征文大赛中获奖。2003年,汾城中学178班赵瑞芳同学所写的《春风吹到姥姥家》一文,在刘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三易其稿后,荣获国家教育部和关工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颁发的“中华魂”(新世纪宣言)全国中学生学习“三个代表”征文大赛国家级一等奖。

    2004年初,刘老师在汾城中学正式退休后遇到了我,我对他说:“你退休了,该歇息一番了。”他说:“退休更比在职忙。”原来他的社会兼职很多,有华夏诗联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山西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国际文化交流理事,襄汾县作协全委会委员,襄汾县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研究员、南贾分会副会长,襄汾县诗联协会全委会委员,襄汾县老干部局通讯员,襄汾县关工委通讯员、“五老”宣讲团团员等职;在2004——2012年期间,他还担任着兴华高中高三语文课的教学工作。他干一行,爱一行,对于分担的每一份工作都认真负责、严肃对待、精益求精,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到了老有所为、余热生辉。

    刘老师的创作才华是多方面的:他不仅精通四大文学体裁(诗词歌赋、散文、小说、剧本)的写作方法,另外,在论文、对联、影视文学的写作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用《七十二呆》作者刘润恩的话来说:刘春澍是襄汾文坛的千手观音。分述如下:

    2005年,刘老师的诗作《三月的雨》,获“全国都市文学艺术作品大赛”金鼎奖;2009年,《襄汾赋》获襄汾县委宣传部颁发的纪念奖(一、二、三等奖空缺);同年,他还给五里墩学校编写了《校歌》。

散文方面:从本世纪初至今,襄汾县文联举行的一年一届的“乡村大世界”征文,刘老师都积极参加,并且届届获奖,从未空缺;其中,《南贾这方热土》、《景毛大地春烂漫》均为一等奖。他写的散文《汾城八景景宜人》,在2003年6月26日《山西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是开发汾城古建群的开山之作;《一次难忘的会见》分别在中国山西《交流》杂志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

    在小说创作方面:2004年,《红烛无悔》在襄汾县委宣传部举办的“美德杯‘五好家庭’征文大赛”中获一等奖,在颁奖大会上,宣传部李部长还对该文进行了点赞;同年,《看戏路上》获襄汾县第三届“乡村大世界”征文二等奖;2008年,《笛声悠扬》获襄汾县广电局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襄汾电视十五周年“电视与我家”征文大赛优秀奖……

在剧本方面:十多年来,他创作了10个剧本,其中有4部的剧情皆取材于襄汾古今的人和事:他将元代杂剧家郑光祖一揳四折的《倩女离魂》杂剧,成功改编为7场蒲剧舞台本;把襄汾境内流传的民间故事“豫让桥”,改编为10场历史剧《豫让桥》;把襄汾民间故事“晋国丑姑姑”,改编为13场历史剧《丑姑姑传奇》;根据汾城镇三公村在西山坡大种核桃树的先进典型事例,创作了现代折子戏《核桃情》。这些作品,为弘扬襄汾文化,做出了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他还将曹雪芹、高鹗所著《红楼梦》第98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改编为蒲剧《泪洒潇湘馆》,在2012年《蒲剧艺术》第1期发表,并于2014年4月4日,荣获襄汾县第2届文学奖。

    刘老师创作的对联,经常散见于各级书刊杂志,并在“安监杯”和“民政杯”征联大赛中分别获取三等奖和二等奖。

论文方面|:近十多年来,刘老师每年都要参加中国老年学会举行的论文大赛,并年年获奖。2003年,他撰写的《吸取儒家孝道思想精华,促进当代精神文明建设》一文,获世界17个国家在中国山东济南召开的“孝文化论坛”国际论文奖。2014年,他撰写的《维护老年权益,走出受骗误区》一文,荣获《全国老年权益尊严与责任高峰论坛》优秀论文奖,并应邀赴上海参加了中国老年学2014年年会……

刘老师是一位活到老、学到老的人,在古稀之年,他不仅学会了电脑,而且把创作范畴扩展到影视文学的领域:在普法活动中,他应邀为襄汾县司法局而写的电视情景剧《法治唤回校园春》,受到省司法厅领导的高度赞扬。

    天道酬勤,累累硕果总是属于力争上游的人。眼下,刘老师在全国各级书刊报纸杂志发表的作品有2000余篇(首),计150余万字。截止目前,他已出版了5部著作和1个专辑:2004年,为纪念父亲诞辰90周年,出版了《刘鉴三文集》;2009年,出版了《溯往镜》(文学作品合集);2011年,临汾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为其出版了《临汾景观文化汾城古十六景》(与曹文敏合著);2012年,出版了《溯往镜•续集》;2014年,在父亲刘鉴三诞辰100周年之际,《蒲剧艺术•第1期》为其印发了《纪念刘鉴三诞辰100周年专辑》;2015年,出版了《梨园长歌行》(剧作合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我问到刘老师今后的创作计划时,他对我说:“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只要我一息尚存,手中的笔便不会停歇!”行文至此,我不禁为刘老师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而肃然起敬了;在这里,我衷心祝愿刘老师青春永驻、笔耕不辍、翰墨生辉;顺赋小诗一首,权作本文的尾声:

   老牛明知夕照晚,不待扬鞭自奋蹄,

   小车不倒只管推,笔底涌出文明曲。 (房桂花)              

  (作者系襄汾县老干部局通讯组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