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吉成林:儿歌发源地里走出的水彩画家

2015-11-05 10:41:0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画遍祖国的锦绣河山

——我市水彩画家吉成林小记

    临汾新闻网讯 这是黄河壶口瀑布、这是桂林山水、这是万家寨水库、这是西藏高原……

吉成林和学生正在探讨作画技艺。

    在尧都区东关古玩城吉成林的画室里,精神矍铄的古稀老人吉成林如数家珍般地盘点着他的画作。多年来,吉成林把深入生活作为他创作的源泉和第一要素,一有机会就外出采风,冒着朔风踏着冰雪观北国雪景,顶着烈日写生黄河壶口,迎着秋雨不畏艰险去领略太行雄姿,甚至带着疾病瞒着家人到南疆天涯海角……黄河、长江、黄山、太行、长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1938年,吉成林出生在襄汾燕村,也就是现在的燕村荷花生态园。传说燕村就是“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儿歌发源地。1948年,在燕村读小学的吉成林领到了解放区的新课本,封面上毛泽东和朱德的木刻像非常逼真,他就在作业本背面不停地认真地描摹,一段时间后竟然画得惟妙惟肖,这件事在学校引起了轰动,他也博得了一顶小画家的桂冠。多年后,吉成林曾经为生养他的燕村写过这样一首诗“春天桃花红雾裹,夏天荷香伴清风,秋天汾流起金坡,冬天南北观雪龙。”他说,是燕村美丽的山水,给了他艺术的灵感。

    1959年,高中毕业的吉成林,由于对美术情有独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西艺术学院美术系,先后师从徐悲鸿、齐白石、吴冠中的弟子;他从张一芳那里学到徐老的素描功力,从王绍尊那里学到齐老大写意水情彩韵,从吴冠中先生的多个弟子中学到写生、构思和创意。在水彩画创作中,他以大自然为师,博采众长,融中西绘画于一体,被誉为“色彩王”。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吉成林凭着浓郁的黄河黄土风情、风韵、风味的水彩作品和论文,成为临汾第一个用水彩画作品加入中国美协的会员。从加入中国美协的那一天开始,吉成林暗暗发誓,一定要用手中的画笔,画遍祖国的锦绣河山。

    盘点祖国的锦绣河山,首先在他脑海里浮现的是黄河壶口瀑布。每年七月黄河暴涨,在山西吉县壶口瀑布,水势由高而来,飞流直下,形成落差的壮观场面。经过许多次的赴壶口瀑布写生,吉成林发现,壶口瀑布最震撼的莫过于黄河落差和激流中的水纹,为了全力捕捉水流的轨迹,表现这一瞬间的感觉,他几乎倾注了全部精力和艺术表现手法,这就是他的《金色摇篮》。专家点评这幅巨作:其画画出了黄河的奔腾咆哮之势,画出了金色摇篮的神韵,画出了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精神,其作品寓意远远超过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自从艺的那一天起,西藏就是吉成林向往的地方。他记得,第一次进藏采风是在2002年7月,历时半个月,获得了大量资料和创作素材,《高原·阳光·小康》就是回来后创作的巨幅水彩画。这幅画画出了西藏的壮丽和牧民们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该作品获得了2004年山西省巨幅水彩画创作二等奖。

    吉成林说,不到西藏,就不知道天空有多蓝,空气有多新鲜;不到大昭寺,就不知道信仰有多虔诚;不到那曲,就不知道草原有多宽广,牛羊比星星还繁……那里的藏民、服饰、风情、信仰歌舞等民风民俗远远超过了你的想像。

    1994年,吉成林选择深入黄河,了解黄河万家寨枢纽工程。去后写生拍照,积累了大量资料,回来激动非常,画了一些习作,画作《跨世纪的辉煌系列——万家寨的霞光》就是他和学生高翔完成的。在他的画里,金色的霞光洒遍万家寨的每个角落,黄河东岸西岸,上游下游方圆多少平方公里的地方,都是一片日夜奋战的繁忙景象,开山机、运石机、破碎机忙个不停,工人师傅们都沉醉于劳动的幸福中,这是跨世纪辉煌的前奏,是美丽的序曲,为子孙万代谋福利的一部历史画卷。

    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翻过,吉成林的眼睛里满是憧憬,他说,这一段时间很忙,没有顾上出去,下一站是赴海南,画天涯海角的旖旎风光。

    用手中的画笔,画遍祖国的锦绣河山。是这位执拗的古稀老人一直坚持的梦想。

    记者 刘晚 文/图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