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江霞 笔墨书写自强人生
临汾新闻网讯 俗话说: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书法爱好者高江霞出于对书法的爱好,他执著地奔走在艺术道路上,用生命的不屈,书写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近年来,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各地展出并获奖,在今年“纪念侯马盟书出土50周年全国书法作品展”中获一等奖。
高江霞正在练习书法
金秋的一天,记者来到高江霞的工作室,他正拄着双拐专心致志地练习书法。用作工作室的房间外观看起来年代有点久远,但是屋里却整洁有序,桌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墙上悬挂着已经创作好的十多幅作品,不大的房间散发出浓浓的翰墨香味。
“学习书法纯属个人爱好,没有什么宏伟的想法。要生活,总得给自己找点事做。”高江霞话语很轻,脸上一直挂着微笑,他指了指身边的双拐,继续说:“要说出门咱不方便,练习书法不用东奔西跑,谁知这一写就收不住了,现在没事了就写、就练。”
今年52岁的高江霞出生于尧都区金殿镇一个普通家庭,一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因当时的医疗条件落后,致使他下肢残疾,不得不依靠双拐来行走。
从小学到高中,要强的高江霞一直独自拄着双拐去上学,他学习勤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他的梦想里,将来要考一个好大学。
然而,在梦想快要实现的时候,他不得不屈服残酷的现实。1983年,在高考前体检的时候,他被告知,因为身体残疾的原因,不能参加体检,这就意味着他不能参加高考。
“当时一直想能考个大学,知道自己不能参加高考时,虽然有思想准备,但多多少少还是有点遗憾和失落。”高江霞说,改变不了现实,总得接受现实,他依然坚持学完了高中课程。
大学梦想破灭后,高江霞开始琢磨自己的人生规划。“当时考虑更多的是,行动不方便,希望学习适合自己的技能。”高江霞介绍,人总得有点事做,要不然就真成了一个废人。
考虑到自己还有点绘画功底,他便选择了学习设计。随后,他发现修表这一行很吃香,又专门学习了修表技术,开了一个小店专门修表。在机械的世界里,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生活,每天都沉浸在精密的机械零件里。随后,他又自学了修电器、修电脑等技能。
1989年,偶然的一次机会,他与书法结缘,从此喜欢上了书法。当时有一个展览在铁佛寺举办,父亲便带着他一同去参观。一进展厅,他便被一幅幅书法作品深深吸引。“当时对书法不是很了解,心里只有一种想法,这有什么难的,给我一支笔,我也能写成。”高江霞笑着说,现在想想当时很幼稚,但是真得喜欢,下决心也要学会书法。
高江霞说他骨子里有股倔强劲,一旦钟情于一样事物,就会坚持做下去。
那次参观书法展览后,高江霞也准备了笔墨纸砚,每天只要一有时间,他就铺开纸,提起笔,蘸上墨,如痴如醉地临帖。为了提高自己书法,他还专门在中国书法函授大学临汾站报名接受专业学习,虚心向老师请教,进步很快。
因为爱好书法,高江霞一点也不觉得单调,墨香陪伴着他的生活。一直到1993年的时候,由于要照顾家庭的原因,高江霞不得不忍痛放下自己的墨笔,只是偶尔拿起笔练一练。
这一放就是十多年,一直到2009年,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这才有了充足的时间,他又重新拿起毛笔,开始全身心投入书法练习。
为了能练好书法,高江霞开始琢磨如何去做才能更好。“自己学习自然很重要,但是有很大的局限性,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很难。”高江霞又先后到中国书法协会和清华美院进修学习,后来还向山西师范大学王建奎老师求教。“专业系统地补了两年书法课,从楷书到行书再到草书,感觉收获很大,对自己的书法水平提高很有帮助。”
由于行动不便,他错失了不少交流学习的机会,高江霞只好通过网络来弥补。他通过书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用线条流动的语言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在书法界,他渐渐小有名气,参加过多次全国性书法展,都有收获。他的作品受邀参加山西省第九届书法展、山西省第三届书法精品展、中国书协教学成果展,在首届中韩公务员议员书法展中获奖,在“田森杯”全国书画展中获优秀奖,不久前举办的“纪念侯马盟书出土50周年全国书法作品展”中获一等奖……“现在,书法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已经离不开了。
书法是有灵气的,这个创作的过程感觉很美,我很享受这个创作过程。”高江霞说,他从不图名利,就是因为喜欢,舍不得放弃这份翰墨香,他要享受书法带来的乐趣。
文/图记者 张莹超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