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东:从艺术尖子到新型农民的完美演绎

2015-12-02 10:05:2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韦东展示果树在恒温恒湿环境中的生长状况

    临汾新闻网讯 在白纸上挥毫泼墨,在大棚里照料农作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戏剧性地出现在青年人韦东的身上。
    10年前,韦东还是福建集美大学艺术专业的一名学生,他的未来发展方向几可预期;10年间,他前往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尔后开办高考美术专业培训学校,他的人生轨迹似乎将定格在艺术领域;10年后的今天,他回乡创办龙香种植合作社,整日在田间地头劳作,成为一名用科技种植农作物、打造现代农业的新时代农民。
    青年画家和引领农民致富的创业者两个身份之间,韦东选择了后者。他坦言:“不会想到,自己的人生会具有如此巨大的转变。”
    一个想法,走近全新领域
    彼时,韦东的生活学习圈子都在所学的美术领域。三年高中、四年大学的专业学习,他在专业领域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走向工作岗位,正式步入社会。韦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决定继续深造,他的目标则锁定在国内美术领域的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提高,成为韦东当时唯一的想法。
    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的两年时间里,他除了刻苦学习安排的课程以外,还经常去一些知名教授的课堂上“蹭课”——那都是国内艺术领域的顶尖教授,韦东受益匪浅。
    进修结束后,韦东在北京开办了一家美术高考培训学校。独特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学理念,不仅让他收获了学生家长的广泛好评,更让他收获了作为美术教师的硕果——学生的美术高考通过率达到100%。
    事业如日中天、飞速发展。但韦东却被当时全社会一个广泛的议题所吸引,那就是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地沟油、残留农药、超标施肥……每次外出聚会、吃饭,朋友们聊天话题大多集中在食品安全之上,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也引起了韦东的深思。
    他说:“我就经常在想,为什么社会不断发展前进,但最基本的食物却出现了问题?当我们的父辈们年轻时,虽然人们不富裕,但任何水果蔬菜都可以放心吃。小时候,我们拿根黄瓜凉水一冲就敢吃,拿个西红柿随手一抹就敢往嘴里放,为什么现在不敢了?”而且,韦东发现放假回家时,曾经的玩伴们都在市区打工,同辈的年轻人们基本没有人再当农民了。“许多农村都有向‘空心村’发展的趋势,脑海中那宁静美好的田园生活如今成为了奢侈品。”韦东说:“走访了许多人,明白了农村留不住人的根源就在于‘收了麦子种棒子、年年都是老样子’。
    收入上不去,农民自然不愿意在土地上费劲。”作为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韦东对农村有一种莫名的感情。他突生想法,要从自己的家乡入手,在土地上寻找一条贴合实际、适合发展的农业路子。
    2011年7月,韦东决定:回到农村创业。
    敲定目标,开启创业旅程
    “这个想法,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韦东记忆犹新。
    家人震惊、亲戚反对、朋友苦劝。韦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有人苦口婆心:“肯定不行么,种地能发财,农民还纷纷往出走?”有人直言:“土里刨金子,那是好刨的?”还有人说:“你就好好教你的学生,种地你懂啥?你去种地,那这么多年的书白念啦?”更有长辈毫不客气:“娃,你是憨啦?”有一个懂农业的朋友对韦东说:“搞农业确实不容易,第一是周期长,第二是气候灾害很难预防,更重要的是实操经验要求高。”对于即将到来的困难,韦东心里也有谱:“其实我也知道,对于一个从小只是看过种地的人来说,即使做了充分的准备,实际上和预想还是会有区别。”“消费者渴求安全高品质的农产品,这就说明市场有需求,有需求就会有销路。”韦东分析说,关键是这样一个信念支持着他,那就是为周边的农民趟出一条致富路。
    行与不行,干了才知道。韦东回到自己的家乡——尧都区段店乡北练李村,租用土地70亩。
    土地有了,种植方向却还没确定。虽然土地租金不多,但这么多农田撂了荒着实可惜,他采取了朋友的一个建议,在这70亩土地上全部种上大葱,并雇了几名农业好手帮忙打理,自己则外出学习,寻找方向。
    山东、陕西、河北……他跑了许多现代化的种植基地,参观、学习、考察,心里也慢慢有了谱。
    随后的一年时间里,他在山东农业大学学习了整整一年,期间还像在校大学生一样去上课、学习。
    他决定先从种植葡萄和桃子开始,选择国内最新的优良品种和最高效的种植模式。
    带着明晰的目标再次回来,龙香种植合作社的牌子也正式挂起来了。韦东打趣说:“挥手作别了一个专业的美术教师,一名现代农夫横空出世了。”创业的初级起步阶段难上加难,由于没有种植果树的实际操作经验,韦东犯了很多细节上的错误。从最初的自信满满,后来也渐渐衍生出一些挫败感,“从错误中得来的经验更加宝贵,现在看来,当时积累的经验就成为我现在发展的制胜法宝。”韦东说。
    韦东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矮化密植高产模式进行栽培,这成为周边农民眼中的一道新风景。由于没有见过栽树栽这样密的,附近的农民议论纷纷。
    经过两年的精心管理,2014年初春,韦东栽下的葡萄和桃子开花结果,由于选取了最优良的品种,采取了最严格的有机绿色管理流程,结出的果实口感香醇、光泽度高,得到了客商的高度评价,一时间外地客商云集龙香果园,丰收的果实运往太原、石家庄、郑州、西安等地,销售市场反响热烈。
    坚定信念,实现多彩人生
    在许多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韦东会停下拔草除虫的农活,就在这大棚中支起画板,创作一幅画作——他享受这样的时光。
    2015年的丰产时期,龙香合作社的水果销售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来自外地的客商为了争抢货源,不仅提前订货,还纷纷采取预付货款的方式。多年的心血终有回报,当季实现了盈利60万元。
    附近的农户纷纷找上门来,要求购买苗木加入合作社。韦东说:“这是我最期望看到的场面。他们曾经坚持多年的传统品种和粗放式管理,产量小、品质差、形不成规模,许多汗水和劳作换不来效益。解决这个难题就是我成立合作社的初衷。”韦东用自己的行动撰写了一篇返乡创业的成功案例,他的合作社不仅带动就业百余人,更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韦东说:“农业从来不是暴利行业,它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不是短期牟利的行当,我看中的是它长期的趋势。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愿意营务农活的年轻人也是越来越少,恐怕会出现一个断档期,这就是一个机会。”在韦东的努力下,龙香种植合作社已经实现了半机械化操作,管理也走上了正轨,他已经开始谋划下一步的发展目标:“下一步要扩大规模,继续提高品质,拉长供应时间,丰富水果品类,设计高端果包装。最重要的是在不久以后开设多家直营店铺,将‘龙香’打造成我市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柴云祥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