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移民传说故事 郝小翠“大槐树移民图”向你娓娓道来

2015-12-10 09:39:3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45岁的郝小翠是土生土长的洪洞人,也是一位剪纸艺人。在她的剪纸生涯中,一幅《大槐树移民图》剪纸作品既表达了她对家乡的挚爱之情,又向世人再现了洪洞县大槐树下明初移民的民间传说故事场景。前不久,这幅作品在首届“中国巧手·澳门行”中被澳门泽爱慈善会收藏,并置放于礼宾府。
    郝小翠的母亲是洪洞历山一带有名的剪纸高手,也是郝小翠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小时候,她学着母亲的样子剪出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心里异常欣喜。慢慢地,她开始为当地的老百姓剪一些窗花、喜字、鞋样等民俗类的作品。2006年,郝小翠与李银贝共同完成了剪纸长卷《大槐树移民图》。
    谈到这幅作品,郝小翠回忆,那还得从十年前说起。2006年10月份,为了参加大槐树祭祖节与中国武汉剪纸节,由李银贝将一幅《大槐树移民图》绘画构思创意交给郝小翠,让她用剪纸的形式进行再创作,共同完成一幅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剪纸作品《大槐树移民图》。
    在后来的6个月里,郝小翠不仅要做好日常家务,还要进行日夜剪刻,时常熬到深夜。那些天,她就像机器人一样,连轴转。她手上的皮磨破了一层又一层,可光受皮肉之苦还不够,最难熬的是眼睛的刺激,红宣纸对眼睛的刺激特别大,加上灯光的照耀,时间一长眼睛就模糊不清。为了赶工期,也为了将剪纸艺术表达得惟妙惟肖,她感到不适时才强迫自己休息会儿,以便达到一气呵成。凡是初稿完成一个段落,她总是将作品铺到白纸上,反复检查几遍才放心。经过6个月的细心剪刻,作品终于圆满完成。
    到了装裱阶段,郝小翠天天守候在装裱部,寸步不离。因为她知道,好的剪纸作品从创作到剪刻,再到装裱,是个耐心细致的活儿,而且每一个环节都特别重要。
    此作品长12米,高0.66米,其中有272个人物,每个人物表情都不相同,正是这幅作品的精髓所在,也是最难表现的地方。关于明初山西洪洞移民的传说故事,郝小翠在这幅《大槐树移民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有北方剪纸的粗犷,也有南方剪纸的细腻。细腻表现在一个个民间故事传说里,有迁民缘起的传说、大槐树地点的传说、官府强迫或欺骗迁民的传说,也有脚趾甲复形、解手”的来历,还有“打锅牛”分家的传说……
    2007年4月,此作品在大槐树祭祖节中展出,并在中国武汉剪纸节中荣获金奖。今年,在首届“中国巧手·澳门行”中又被澳门泽爱慈善会收藏,并置放于礼宾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郝小翠知道这是一条艰辛的路,但这丝毫不能阻挡她对剪纸艺术的执著追求,她会一直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