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梁志龙:青春放歌槐乡大地

2015-12-11 10:02: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青春放歌槐乡大地

——记洪洞县万安镇曹家庄村村党支部副书记梁志龙

    临汾新闻网讯 在位于洪洞县城西10公里处的万安镇曹家庄村,一个熟悉的身影总能吸引人们的目光,或在田间地头,或在农户家中,他就是扎根农村的大学生村干部梁志龙。2007年毕业的梁志龙报考了大学生村干部,经过激烈角逐,脱颖而出,被选派到曹家庄村,担任该村的村委会主任助理。几年来,梁志龙扑下身子,以村为家、立足岗位,真心融入农村工作,与老百姓同命运共呼吸,一心为群众办事,为构建槐乡大地和谐新农村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调动农民建棚积极性

    隆冬时节,走进曹家庄村,大棚内一片翠绿,各种蔬菜生机盎然。嫩绿含翠的豆角、鲜红圆润的西红柿……散发出阵阵诱人的清香。正在忙碌的菜农指着即将上市的西红柿乐呵呵地说:“现在是大棚菜销售旺季,我们园区的蔬菜上市早、出手快、价格高、效益好,凭良心说,能有这样的好收成,村干部梁志龙功不可没。”

    “曹家庄全村330户,1300人,耕地3150亩。2008年以前,村民们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梁志龙开门见山地说。要转型就要有好项目,曹家庄村地处汾河以西,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发展规模化蔬菜种植的条件得天独厚,梁志龙仔细查阅资料,积极为村“两委”出谋划策。2010春节刚过,梁志龙带着村民代表到山东寿光参观设施农业的发展。山东之行,对于连片的设施农业发展,对于反季大棚蔬菜的接触,梁志龙很受启发,因为与洪洞相比,地理环境相似、气候差异不大、洪洞县人口众多,极有前景,经过多次论证、多方筹措,决定发展大棚蔬菜种植。

    “一定要把村里交办的这个任务完成好!让村民们都发财致富!”梁志龙信心百倍。2010年3月,大棚建设工程序幕拉开了,梁志龙不敢有丝毫怠慢,每天坚持在工地上,开发废旧砖厂、调整村民地块儿、置换流转土地……梁志龙忙得不亦乐乎。经过6个月的努力,曹家庄村的225个蔬菜大棚建好了,针对村民们没有种植经验,村两委班子和合作社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形成了“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发展思路,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办法的出台,促进了大棚的承包。

    探索大棚管理新模式

    如何确定种植品种,是摆在合作社面前的大难题,也是梁志龙不知所措的头疼事。梁志龙深知误收不误种的道理,那段时间,他茶饭不香,夜不能寐,先后组织相关人员到山东请教技术员,到省农科院咨询专家,到新绛实地查看菜苗。经过几天考察琢磨,研究讨论,最后决定选种以色列的西红柿品种。一是果型匀称,色泽好,二是种子抗病性强,三是技术要求对于刚接触大棚的农户相对较低,好掌握。

    品种定了,秧苗也拉回来了。为了让村民们更好地掌握种植技术,梁志龙组织开展培训,让技术员做示范,但就是这到位的准备,也难免有些村民不听技术指导,各信一套,致使种下的秧苗成活率低,造成秧苗损失不说,还耽误了收获时节。

    “搞现代农业,光凭有热情、发号召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将二三百户持有传统种植观念的农民转变成有种植技术的现代农民,这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长期的大问题。”梁志龙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合作社社长,他深感责任重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把200多户大棚分成东西两区16组,分区管理,连片指导,东西两区负责人不间断巡查,技术员配合现场指导,从种植到管理,到收获,到分类,逐步的对村民进行定期培训。

    就在梁志龙紧张而有序地开展种植技术培训,让老百姓灵活掌握种植技术当中,第一批蔬菜成熟了。是通过本地销售还是选择网络销售?对于从没有过蔬菜销售经验的梁志龙来说,真是难上加难呀。

    “心中时常想着老百姓,群众利益无小事。”梁志龙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卖个好价钱,不挫伤村民积极性,他晚上查价格,白天蹲市场,一连数日奔波在霍州、临汾、运城等地,了解蔬菜行情。经过一番辛苦的调查,终于找到了客户,有了销售价格。但有些村民还是不满市场价格,私自把统一调配的蔬菜拉到市场上去卖,也就是那一次事情以后,梁志龙对每次的销售价格一审再审,确保百姓的利益。经过几茬蔬菜的销售,梁志龙也稳住了几个可靠的客户,确保蔬菜第一时间流向市场。然而好景不长,部分村民受到利益驱动,不按标准分类,筐子上面放大的,下面放小的,以次充好,蒙混过关,原本挺好的销售渠道,一下子中断了,菜商“委婉”的回绝电话,蔬菜运输车也不见了踪影,销售一下子陷入僵局,致使几批蔬菜降价处理。面对前来质询的村民,梁志龙苦口婆心的摆事实、讲道理、明利害,用真诚与热情打动了村民,赢得百姓的认可和理解,终使村民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以次充好的现象也没有再次发生。

    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经过两年的打磨,梁志龙更成熟了,眼光更长远了,客户邀约不断,合作社效益稳步增长,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壮大,曹家庄的设施蔬菜得到了较好发展,在洪洞县的设施蔬菜发展方面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2012年,洪洞县确立了洪洞县历山农业观光园区的发展规划,曹家庄村被列为设施蔬菜发展主体范围。蔬菜种植户番茄单棚可增产1000公斤,单棚收入可增加3000元以上,户均增收5000元往上,不但增加了群众收入,更调动了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梁志龙,这个普通的大学生村干部,用自己的默默付出和辛勤努力,服务着曹家庄村的发展,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农村广阔的田野里……“辛勤的耕耘是收获之本,良好的付出是成才之道!”梁志龙的努力没有白费,2011年,梁志龙担任社长的洪洞县曹家庄康民蔬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临汾市窗口示范社”、“山西省省级示范社”;2011年12月,当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2012年度,荣获创先争优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3年度,他又被授予“山西省百万棚建设先进个人”。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造就农村人才队伍,这让梁志龙对大棚种植更加充满信心。

    “只有当好群众的贴心人,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在农村工作的经历,磨炼了我的意志,坚定了我无悔的选择,我坚信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采访即将结束时,梁志龙满怀信心地说,下一步,我们将乘势而上,加快大棚建设步伐,达到户均一个棚,真正建成一个千亩蔬菜生产基地,形成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利用其他空闲地、废弃土地,进行土壤改良,扩大池栽莲菜、大田山药种植规模,将曹家庄打造成集种植加工、品尝体验、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绿色产品生产基地。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