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有位临汾姑娘 用真情感动中国......

2016-01-08 09:55:3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扶起一位素不相识的倒地老人,并义无反顾地照顾四年之久!一位霍州姑娘在千里迢迢之外的贵州,用真情和行动感动了中国……

赵艳:用善举扶起人间大爱

  临汾新闻网讯 总有一种关爱给人温暖,总有一种真情让人感动。

  当很多人还在为“扶不扶”困惑之时,一位女孩毅然将跌倒路旁的老人扶起,并义无反顾地照顾了老人4年,她用实际行动给这个社会做出了响亮的回答。这位女孩就是在贵州省凤冈县打工的霍州姑娘赵艳,她的事迹曾经在央视新闻频道和山西卫视、山西晚报等数家媒体播出。她的善举感动了全国,唤起了很多人的良知,也带动了更广泛的爱心。

  是谁给了她这份勇气?又是什么力量促使她四年如一日,视原本陌生的老人如亲爷爷一样的悉心关怀?2016年元旦前夕,笔者前往贵州省凤冈县进行了走访。

  “爷爷需要我照顾”

  山西霍州距贵州凤冈1300公里,山高路遥。经过两天一夜的路程,2015年12月21日,笔者一行到达凤冈县。当时已是下午2:30,天空飘着细雨,空气湿冷。在凤冈县广播电视台记者唐果果的帮助下,我们见到了大眼睛、马尾辫、穿着一件黑色羽绒服的赵艳。听说家乡来人了,她十分惊喜,用一口流利的家乡话关切地询问:“这里的气候湿冷,你们还适应吧?”

  聊起在凤冈的经历,赵艳颇多辛酸滋味。6年前,她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凤冈代理一家报刊发行业务,但生意一般,为了增加些收入,只好做兼职,她摆地摊、做保险,现在供职于一家汽修厂……

  2011年9月的一个下午,天空飘着小雨,赵艳去某学校送样报,走到凤冈县医院附近时,她看到有一位老人跌倒在路旁,浑身颤抖,拐杖也甩到了一旁,旁边不停地有人走过,但没有人去理会倒地不起的老人。

  “扶老人被讹的事情我之前也听过,但当时亲眼看到爷爷瘫倒在地,实在太可怜了,于心不忍,我不管不行啊!”回想起当年搀扶老人的情形,赵艳有些激动:“我把爷爷扶起来的时候,他嘴一张一合,却说不出话来,嘴上都是流出来的口水。我担心这位爷爷可能是摔坏了,就把他扶到路边的一家小商店,坐着歇了一会儿,等爷爷缓过神来,说清了住址,我才慢慢把他搀回家去。500米的距离,我们花了半个小时才挪回家。”

  “屋内气味刺鼻、凌乱不堪,很显然是位独居老人。”赵艳问起老人家人的情况,他说女儿在上海保密局工作,没法联系。后来她帮爷爷把已经湿漉漉的外套换下,才匆忙赶往学校,但心里一直放心不下。第二天一大早,赵艳买了一碗米粉,去看望了老人。赵艳说:“聊了一个小时才知道,老人叫池明亮,是一位抗战老兵,参加过远征军,一生没有结过婚,无儿无女,因为年老独居,曾经受骗,所以对陌生人心存戒备。”

  “为什么后来要坚持去照顾老人呢?”我们问道。

  赵艳说:“爷爷老了,需要人照顾。他脾气怪,请过4个保姆,都没呆住。老人现在90岁了,摔倒了自己都起不来,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心里过不去啊!”

  四年过去了,赵艳把老人当成亲爷爷,隔三差五跑去洗衣、做饭、收拾家。每个月总要推着池明亮老人去医院做一次体检。老人也特别喜欢赵艳,三天不见,就要打电话叫她过来。在众人眼里,他们俨然是感情深厚的爷孙俩。

  在我们的请求下,赵艳领我们去看望了池明亮老人。这是一座老式房子,屋里虽然简陋,但干净整洁,墙上两面“抗战功臣”锦旗令人肃然起敬,桌上的影集里是老人早些年前的黑白照片,已经很旧,唯独中间的两张彩照引人注目,那是两年前赵艳和爷爷的合影,爷孙俩的笑容分外灿烂。

  老人坐在沙发上,嘴里喃喃着,大意是在夸奖赵艳好。我们不想过多打扰,聊了一会儿便告辞离开。走的时候,老人落泪了,赵艳的眼眶也湿了。

  “这些孩子太苦了”

  赵艳扶老人照顾老人的事迹已广为人知。然而,却鲜有人知道,赵艳这么多年还在一直默默无闻地帮助着当地的留守儿童和困难学生。

  何永杰是凤冈县王寨镇一户困难家庭的孩子,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贵阳市中医学院,但一万多元的学费却让他望而却步。赵艳得知此事后和几位朋友来到了何永杰家,为他协调了7000元的助学贷款,并筹措了4000多元的社会捐助,帮他圆了大学梦。

  2015年12月22日,我们驱车40公里,走过九曲十八弯的山路,来到何永杰的家。这是一个贫困得让人无法想像的家庭:7口人挤住在两间茅草房,爷爷奶奶年迈多病,两个弟弟还上小学,父亲在外打工维持生计,屋里没有窗户,就用席子和木板围起抵挡风寒,母亲周琴英正在做饭,锅里是一锅水煮白菜……

  “孩子的通知书回来了,我们却高兴不起来,一万多的学杂费去哪里找啊?”周琴英激动地说,“要不是赵艳他们帮忙,我家永杰这辈子都无法踏进大学校门。”赵艳虽然收入很低,但是她一直默默地为这些穷苦家庭的孩子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每逢学校开学或是过“六一”儿童节,她都会和朋友一起去偏远山区,为困难孩子们送去文具、衣服等物品。几年来,赵艳以她自己的方式,默默帮助了200多名留守儿童、孤儿和困难大学生。

  赵艳的一位“闺蜜”说:“为别人,赵艳很大方。但是,对自己却很小气。她从没买过高档化妆品,那件黑色羽绒服已经穿了好几年,胳膊肘和袖口都磨破了。一次捐助活动中,她把身上仅有的1000元钱全都捐了,就连脖子上的围巾也摘下来给了一个孤儿。随行的朋友受她感染,也纷纷将身上的钱全部捐献。跟她在一起,我们经常会受到感染和带动。”

  “我只是觉得这些孩子太苦了,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帮他们!”赵艳说。

  “她是我见过的最心善的姑娘”

  赵艳现供职于凤冈当地的一家汽修厂,任行政经理。采访中,她的电话总是不时地响起,大多是业务上的事情,从她与客户的沟通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干练和热情。

  总经理何勇说:“有赵艳这样的员工,是我们的幸运,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员工。”

  “是啊!这姑娘工作从不挑剔,眼里全是活。”旁边的一位姓刘的副总说。

  “她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单位,帮我们买早饭、扫地、摆设备。”几个员工都在夸奖赵艳是个好心人。

  厂里德高望重的聂雅秀大姐说:“赵艳是我见过的最心善的一个姑娘,她时时处处都能为员工着想。工人生病了,她去买药;工人手破了,她去买创可贴。她的手提包里装的不是化妆品,而是创可贴、感冒药、消炎药。有一次,她接到保险公司的电话,说是新民村发生一起车祸,一辆面包车被撞到路旁菜地里,需要去援救。赵艳二话没说赶到现场,不顾雨天寒冷,跳到泥泞的菜地帮助施救,车子拖回厂里已是早晨8点,她简直变成了个泥人,冻得浑身发抖,即使如此,在离开救援现场时,她还主动拿出300元钱托村民转交给受损菜地的主人……”

  2015年冬至的那天晚上,笔者一行在赵艳的厂里和她的工友们一起吃了一顿炖羊肉,大家围着一个大火锅,互相夹着菜、敬着酒,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亲切地如同一家人。

  回到霍州后,我们采访了赵艳的父母。二老均是小学退休教师,性格憨厚善良。

  赵艳的父亲赵双记说:“赵艳从小乖巧懂事,舍不得花钱,买来好吃的她总会和哥哥姐姐一起分享。”

  “她怕我们担心,从来没有提过她照顾池明亮老人的事,我们也是看了报道后才知道的。”母亲马俊英说,“我只希望她在凤冈照顾好爷爷、照顾好自己,平安就好!”

  ……

  时间悄然滑过,转眼又是一年。善良而坚韧的赵艳仍然在义无反顾地继续着她的善举,用平凡的行动扶起人间的大爱。(朱文平 张军华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