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冬天的翼城县石佛村姚家自然村,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里,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里的路能够有这样,跟徐存林老人分不开。”提起这条村路,村干部都对老人竖起大拇指。
徐存林早年在部队参军时就入了党,转业回到地方当过老师,在村里当过会计、村委委员,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不忘自己是共产党员,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一心想着为村民谋福利。
搬的搬,移的移,姚家自然村现在只有100来口人。出村的主干道是一条小土路,长约800米,崎岖不平、紧挨悬崖,甚至最宽处连一辆手推车都难以通过。每逢下雨,土路又成泥路,严重制约着村民出行、经济发展。徐存林的家也紧挨这条“闹心”路,看到村民怨声载道,他看在眼里、装在心里。
徐存林一边向石佛村“两委”班子反映,共谋良策,一边自己动手,找砖块、石子,该修的修,该补的补。他说:“不干不行,我是党员,有义务为村民谋利。”
石佛村两委也熟知该村实际情况,早有彻底改变村里交通基础设施薄弱、通行能力差的打算。
该村第一书记岳云告诉笔者:“百姓利益无小事,修路再难,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不能让村民在全面建成小康之路上掉队。”为把这件惠民实事办好,打通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断头路,石佛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广纳意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向中卫乡党委、政府汇报,与交通局沟通协商,争取到了项目施工经费,制订了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出来了,却出现了插曲。新规划的路恰恰要占去徐存林院子的三分地,而徐家院子只有五分地,意味要占一半以上,连其院门都得拆掉。徐存林得知此事,坦诚地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深知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把啥拿去都能行,只要能给村里老百姓提供方便。”
民生工程得民心。工程破土动工时,村民心里别提有多开心。在施工工程中,为了减少工费,徐存林和村民一道,修整路边、垫高路基,和施工队的人在一起,集中力量推进道路建设。
经过半个月的艰苦奋战,一条3米宽的水泥路终于修好了,这条路修到了各家各户门口,也修到了村民的心里。路通了、心顺了,村民们高兴得乐开了花,看着一条崭新的水泥路从自家门前经过,徐存林和村民们心里可敞亮了,都打心眼里高兴。(李成健)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