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今年年初举办的山西省企业职工“五小”竞赛优秀成果展览会上,一个名为“气瓶防倾倒装置”的模型吸引了不少观展者驻足。该装置有效地解决了气割焊接作业中气瓶易发生倾倒的问题,并获得了此次竞赛的三等奖,它出自山焦集团建安公司化工检修车间主任王玉虎之手。
小小发明解决实际难题
氧气瓶与乙炔瓶是化工企业气焊作业中的常用设备,但是在以往的作业中,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固定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按照气瓶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要求,气瓶应直立放置,设支架稳固,防止倾倒,但是在实际作业中,有的人拿铁丝将氧气瓶与乙炔瓶绑在固定物上,有的直接立在地上,有的图方便干脆直接倒在地上,无论哪一种做法都可能造成气体泄漏,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钳工出身的王玉虎如今虽然走上了管理岗位,成为山焦建安公司化工检修车间的主任,但是多年在化工检修现场摸爬滚打,目睹困扰焊接作业中的这一问题,一向爱钻研的他决心试一试。他由医院使用的氧气瓶小推车受到启发,利用了三角稳定原理,画出了“气瓶防倾倒装置”的设计图,后又经过“杨新军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多次实验、反复改进,一个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方便实用的“气瓶防倾倒装置”终于大功告成了。这一装置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化工检修车间焊工的欢迎,并在建安公司内部进行了推广,极大地方便了气焊作业中氧气瓶和乙炔瓶的固定。
长年积累练就高超技能
今年45岁的王玉虎从事化工检修作业已经22年了,能在省“五小”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三等奖,并因此荣记个人二等功,绝非偶然。熟悉王玉虎的人都说,“气瓶防倾倒装置”发明荣膺三等奖,是水到渠成的事,也是他多年积累厚积薄发的集中反映。
早在山焦集团原先的化肥厂空分车间当钳工时,王玉虎就利用空余时间守在钳工工作台旁刻苦练习基本功,制作各式样板,每加工一个样板需要4至8小时,而不同的样板他至少练习制作了300副。期间,他用坏了多少锉刀、锯弓,手上磨了多少泡,自己也不记得了。正是因为心无旁骛、苦练技术,他最终成了一名出色的钳工高级技师,并一路从班长到甲醇检修车间副主任,再到化工检修车间的主任,负责焦油加工厂、苯精制厂和炭黑厂共3个生产厂的设备维护保养与检修。
从业以来,王玉虎参加了不计其数的检修,有整个系统的计划性阶段大修,也有突发状况的临时性抢修,但让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参与甲醇厂2号联合压缩机的那次检修。在例行系统性停车检修之后,这台制约甲醇生产的最关键设备怎么也开不起来。2015年春节刚过,作为项目攻关组成员的他,就与甲醇厂合成车间主任张俊红踏上了去往沈阳的火车,到压缩机的生产厂家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正月的东北寒气袭人,他们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低温每天往返于旅馆与检修现场之间。为了寻找问题的根源,压缩机的核心部件的每一个零件都被一一拆卸了下来,那也是王玉虎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见识了压缩机转子的“解剖”过程。最后,终于查找出振动原因是由于设计计算出了问题,厂家重新设计制作了联轴器,这个困扰多时的问题终于得以解决。如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玉虎动情地说,两三个月的辛苦检修,在找出故障的那一刻,根本算不得什么。
躬身耕耘二十年,三晋大赛载誉归。王玉虎的成长经历诠释了努力付出与收获成功的真谛,也为新时期的工人树立了学习的标杆与榜样。(辛宇卉)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