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利益无小事”
——记尧都区车站街建设社区党支部书记赵文菊
临汾新闻网讯 “居民利益无小事!”身为尧都区车站街建设社区党支部书记的赵文菊,仿佛总是有着操不完的心、忙不完的事。“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深入透彻了解居民所急、所需、所盼,有的放矢破解社区热点、难点,顽疾、痼疾,赵文菊无愧于建设社区街坊邻里、辖区住户最值得托付的“守护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看似寻常、并不起眼的建设社区基层岗位上,“70后”赵文菊用兢兢业业的执著坚守、勤勤恳恳的忘我付出证明了一句老话:“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在社区的平凡岗位上,她一干就是13年,将一生中弥足珍贵的最美时光毫无保留地展现于此。
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社区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在居民需要时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这是赵文菊坚持不变的信条。
社区残疾老党员胡勇来的儿子大学毕业后,苦于找不下合适工作;居民郭瑞剑因病致残,妻子又没有工作,家庭生活陷入困顿。在赵文菊的协调争取下,社区为他们办理了城市居民低保,并申请了廉租住房。
为充分彰显为民服务精神,赵文菊组织党员和群众骨干,成立党员服务队和巾帼服务队,开展社区党员“进楼院、进家庭、解难题、送温暖”活动。查隐患、管卫生、看楼院、防维稳,替群众说话、为群众办事,十多年来为群众解决难事300余件。
心系贫困家庭冷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逢年过节,赵文菊总会组织社区党员为孤寡、孤残老人送饭上门,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每年学雷锋日当天,由社区退休老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都会自发开展上门为辖区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庭困难残疾人上门免费理发等义务劳动。同时,她还为辖区困难残疾居民免费发放轮椅,让困难群体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社区的温暖。
社区工作凝聚着广大居民的亲情、友情、邻里情。为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创新模式、群策群力开展帮扶活动,赵文菊发动辖区企业东风雪铁龙爱心企业家吴国平,慰问困难家庭66余户,使“三社联动”真正走进居民中,实现了急事找党员,大事找社区。
赵文菊还组织多支服务团队及在职党员下班后,进社区做两小时的义工;社区卫生服务站走进各小区,开展义诊、健康知识讲座,为居民无偿服务。通过特色的“三社联动”服务活动,建设社区让居民切身感受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民心为重消融“坚冰”
“善于用群众能接受的态度与方式,对解决问题至关重要。特别是要灵活,切忌‘一根筋’!”赵文菊真心实意地把群众事情放心上,做好居民的勤务员、服务员,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帮、民求我应”。
社区居民李树国是个老上访户,赵文菊通过各种渠道,帮他解决了廉租住房的问题。在她细致工作和真情感化下,李树国此后不再上访。由于工作突出,赵文菊被评为“尧都区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
赵文菊坚持以化解信访积案为重点,以引导群众文明诉求为主线,利用多种渠道和载体,积极化解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积案,并在巩固息访成果、引导群众文明诉求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辖区居民越级上访为零。
建设社区兴顺小区由于物业撤出,小区卫生脏、乱、差且无人管理,断水断电,治安状况堪忧。赵文菊请示了街道党工委后,发动社区党员骨干在兴顺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对兴顺小区的电路、水路进行了彻底改造,受到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建设社区因此荣膺尧都区委、区政府授予的“平安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以“文”化人成效卓著
由赵文菊发起成立的建设社区舞蹈队,连续三年参加市春节晚会,并连续两年获得尧都区广场舞大赛第一名。通过文化活动传播党的方针,她不断用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此外,赵文菊还不断推广社区道德模范典型家庭,如寻找最美家庭、廉洁家庭、寻找最美社区老干部等,通过推广社区道德人物,传播好人好事好家风,感染身边人,传播社会正能量。
“作为社区工作者,我没有做什么大事,有的只是一点点小事的积累。做好社区党支部书记不容易,群众如此信任我,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干。”赵文菊告诉记者,在与社区群众的朝夕相处中,她对居民的“用情”越来越深,一心只想为居民多做事。
赵文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社区党支部书记的责任和担当。她多年如一日地踏实工作,默默奉献,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由于工作突出,她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人民调解员、“三八”红旗手及获得统计、文体、工会、食品药品等领域多个荣誉称号。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