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大器终成
——闫旺森的书法情缘
临汾新闻网讯 吉县人闫旺森属大器晚成。虽然幼时就酷爱写字,整天抱着姐姐的石板写字;虽然小学三年级就开始给左邻右舍写春联;虽然上班后也时常帮人写对联、挽幛之类,但却从没有和“书法”这一艺术形式有过真正意义上的“亲密接触”。只是在退休后,他才轻装上阵、厚积薄发。短短几年,竟像火山爆发、岩浆四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如今,闫旺森的书法作品竟颇有些味道了。吉县许多宾馆、商店、家庭、机关都挂有他的字。形式有条幅横幅斗方,内容有名言警句诗词。其字深受吉县人喜爱,常有人上门求字。
在宦海游历半生的从政经历,形成了闫旺森思维缜密、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处事沉着、行为稳健的性格特征。这同时也造就了其书法气宇轩昂、刚毅稳健、激情澎湃、挥洒自如、神采飞扬、情感灵动、行云流水、潇洒大气。尤其是他的榜书,密疏有致、刚柔相济、巧妙控制、一气呵成,大有横扫千军之势。其作品构思超然、布局独特、生机盎然、节奏跌宕,浪漫中不失稳重,清新中不失传统。
走进闫旺森的书房,扑面而来的是满墙字画,映入眼帘的是满架书籍,钻入鼻腔的是浓浓墨香,深刻感受的是阵阵温情。
“兴趣是写好字的动力。”闫旺森告诉记者,要写字,首先要对写字有兴趣,而兴趣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先天的,二是后天培养的。
闫旺森自小对写字就有着浓厚兴趣,这源自他的过人天赋。上小学开始写仿后,他就表现出对写字如饥似渴的情感。父母虽不认几个字,却时常鼓励他要把字写好,劝诫他“字是人的脸面”。在学校,由于他的仿写得好,经常得到老师表扬,一张仿纸上能批好多红圈圈,还经常贴到墙上展览。在县委办公室工作期间,每年春节前都有很多同事找他写春联,越写他对写字的兴趣越浓。
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是做好任何一件事的保证,尤其是书法。如何才能坚持呢?充足的练习时间方为坚持不懈的保证。2007年,退休之后的闫旺森终于有了大把时间自由掌控,从此遨游在散发浓香的墨海之中一发而不可收。几年来,不知磨秃了多少毛笔,不知用掉多少刀宣纸,不知用干多少墨汁,坚持数年如一,技艺突飞猛进。
写字之人没有文化做根基,是绝不可能把字写好的。而闫旺森有坚实的古汉语基础和古典文学功底。他很早就开始注重这方面的修养,多年自学坚持不懈。1984年,他考入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离职专修两年汉语言文学,对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涵有了深刻的、更高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他一丝不苟地苦临古人碑帖,把国学知识和写字进行完美融合。经过数年努力,闫旺森已经能够把所学到的古典文学知识及我国的书法历史、古代书法名家艺术理论技 巧巧妙融入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书法作品更上一层楼,艺术境界又上台阶。
“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投入情感,没有情感就做不好任何事,特别是写字。”闫旺森告诉记者,每写一个字都是一个人情感的流露和情感的结晶;每写一个字都是一个人的情感特征和情感追求;每写一个字都是一个人的情感所致和情感化身。正所谓字如其人、人字合一。
闫旺森是带着感情写字,是在用心写字,他在追求艺术、追求精神,用字传递信息,用字抒发胸意。所以他笔下的书法作品有血有肉有灵魂,有形有神有风骨。
学有所成之后,闫旺森还坚持投稿参加省书协举办的各类书展,特别是参加2011年山西省首届草书展入展后,荣获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数年间,他多次参加省、市、县以及外省的书展,凡参与都能榜上有名。
书法之路无止境。在攀登书法艺术高峰的过程中,闫旺森一步一个脚印躬身前行,矢志不渝地践行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路向,虔诚勤勉地醉心于工于至善的精神升华。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