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一间装修简单而不失精致的小店内,墙壁四周被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格子占据着,陈列其中的物件琳琅满目、新颖有趣。这就是30岁的夏勇用5年时间打造的商业天地,他一鼓作气连开5家连锁格子铺,成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格有格调”品牌。
无心插柳 街头偶遇商机
日前,记者在市区解放路连锁店见到了“格有格调”品牌创始人夏勇。他谦逊地表示,自己走上创业道路纯属偶然,开店不过是为了摆脱按部就班的生活,没想到却因此爱上了这道充满挑战的“新课题”。
2008年6月,夏勇从武汉大学毕业,取得了土地资源管理与经济学的双学位。顶着高材生光环的他顺利考入了广东佛山的一家事业单位,主要负责采写材料,给领导汇报工作。千篇一律的生活让他感到枯燥乏味,一年半后,他跳槽到了一家会计事务所。
“2010年11月底,我在街上闲逛时,发现一家很特别的店铺。店内由一个个格子构成,里面塞满了各式各样的零食、玩具、化妆品、服饰等。我跟店铺老板交谈后得知,佛山有很多这样的格子铺,每个格子都可以单独出租。格主选好物品后,由老板代卖并收取提成。”夏勇说,他顿时大感兴趣,潜藏在心中多时的创业梦一触即发。
“我要把格子铺带回临汾,并发展成连锁店。”夏勇说干就干,他一边动身去广州考察市场、寻觅货源,一边让母亲帮忙搜寻合适的门店。在考察过程中,他认为这种经营模式存在弊端,管理有风险,货物也容易重合,会影响到“格主们”的销售量。因此,他只套用了格子铺的装修风格,而所有格子由他一人打理。
2011年1月1日,紧锣密鼓地筹备过后,夏勇的第一家格子铺在市区开张了。看到顾客源源不断,销售额节节攀升,他安心地当起了甩手掌柜,再次回到佛山工作。
苦心经营 生意渐入佳境
“刚开业时,我想一鸣惊人,用一些新鲜的小玩意儿来夺人眼球。这些物品虽然造型独特,却不实用,不能激发顾客长久的购买欲。”夏勇回忆道,格子铺经历了短暂的火爆后,迅即遭受了持续性的“寒冬”,连续数月处于亏损状态。他心急火燎地递上辞职报告,当即返回临汾全心全意拯救自己的事业。
如何留住顾客的脚步,让顾客高高兴兴地花钱?夏勇经过多日的观察后,重新整理思绪再次出发,他将零食、文具、内衣、手表、皮包、拖鞋等引入店铺。在进货时,他有意避开爆款、热销款,拒绝和其他精品店撞款,争取做到先人一步,并以“卖你没见过的,卖你买不到的”作为卖点。
夏勇的良苦用心让格子铺重获顾客青睐,但是新的难题又浮出水面。开业不到半年,员工们因个人问题先后离巢。他只得一人身兼多职,即便每天忙得焦头烂额,仍然避免不了失误。绝望之下,他一次次拿起“转让”的牌子,却始终没有勇气挂在门外。
“我不忍心自己精心构筑的小事业就这样快速陨灭,我从自身找寻原因,也放宽了招聘条件,并亲自培训每一位员工。由于店铺所售商品种类繁杂,售价相对难记,没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在短期内难以上手,但我有信心她们会干得很出色。”夏勇说,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他与新员工逐步磨合、形成默契,格子铺生意渐入佳境。
稳扎稳打 梦想照亮未来
第一家格子铺慢慢步入正轨,夏勇决定乘胜追击,顺势开起第二家连锁店。本是冒险之举,却喜获成功,这给了他无穷的信心。
“我想再接再厉,开始运作第三家连锁店。但创业不能只靠胆大、碰巧,选址是很关键的,千万不能马虎。”夏勇说,2012年,他一有时间就穿梭在市区的大街小巷,观察各个路段的客流量。经过半年的耐心等待,他终于锁定了闹市区的一家铺面,那里紧邻学校、单位、商场,是很多人的必经之路。果然,这家连锁店开业至今,客流量与销售额都达到了预期目标。
2013年9月,第四家连锁店问世;2014年6月,第五家连锁店露出真容……梦想逐步实现,夏勇没有乘胜追击,而是见好就收。他冷静地分析:选址、进货都需要眼光,老板必须耐住性子,不要一味扩张。近两年实体经济频频遇冷,五家连锁店的销售额均有所下降,眼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底’,维持住现有的经营状况,避免销售额继续下滑。”
“实体店逛得人少,生意成交量自然上不去,商家难免要压货且无力更新货品,无法‘保鲜’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认识到这一点后,夏勇改善了经营策略,我会在固定时间上新品,并压缩了每次的进货量,利于资金周转。这样,会让顾客每次上门时都有一种新鲜感。”
“成功绝非一蹴而就,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针对眼下创业热,他大方分享了自己的经营理念,不要沉溺于纠结的过程,要专注于找到解决方案,做生活的有心人,享受创业的每一个阶段。”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