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枝叶叶总关情
---记襄汾县大邓乡大邓村党总支书记曹守平
临汾新闻网讯 塔儿山脚下的襄汾县大邓乡大邓村交通便利,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大邓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曹守平带领大邓村“两委”一班人紧紧依靠党员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扎实苦干,使大邓村旧貌换新颜、民生大改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曹守平先后被授予“优秀村委会主任”“全市文明和谐村”“全市五好党总支”等荣誉称号。
基础设施大变样
面对大邓村里路况差、人难行,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垃圾到处堆,污水任意流等乱象,曹守平迎难而上,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借县里“五化”工程东风,全面实施“五个全覆盖”工程,带领村干部外出参观开阔视野,寻求发展之路,制订任期目标和长期规划。紧接着,他又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发动本村在外人员、知名人士踊跃捐资,多方筹措资金160余万元,硬化全村大街小巷面积达40000余平方米。
与此同时,在曹守平的“运筹调度”之下,大邓村又拓宽改造中大街1100米;投资50余万元,建设建筑面积达5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投资6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达6500平方米的文体休闲广场,并配套建设舞台、灯光篮球场、门球场等设施;设立固定垃圾点,配备保洁员和垃圾专用三轮车,制定卫生公约、村规民约,保证全村长年干净整洁、文明有序;安装照明路灯86盏,方便群众夜行;实施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入户率达100%;投资10万元,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投资15万元,对村舞台进行修缮,改建为多功能的综合活动中心;引进天然气入户工程,埋设管道8000余米,150户群众用上清洁环保的天然气。
百姓腰包日渐鼓
百姓腰包鼓不鼓,一直是曹守平牵肠挂肚的事。为促进农民增收,他带领大邓村“两委”干部,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近年来,大邓村共打400米深井1眼、150米左右的浅井8眼,铺设浇地管道15000余米,覆盖旱地面积3000余亩,覆盖率达85%。
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曹守平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广大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走“合作社+产业+农户”的发展路子,全村种养殖业有了突破性发展。截至目前,该村共有养猪大户10户,生猪存栏达5000头以上;养羊大户15户,存栏量在3000只以上;种植中药材面积达800余亩、葱500亩。曹守平还垫钱扶持村民跑运输搞加工,全村累计发展运输大户25户、木材加工厂两个。
曹守平还力所能及地帮助村里企业协商解决土地纠纷,拓宽企业周边道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吸纳剩余劳力务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文化惠民乐融融
文化启迪对引导群众的潜移默化不容小视。在曹守平的力主下,大邓村“两委”筹措资金真抓实干,建成设施一流、功能一流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完善文体设施,增设乒乓球、篮球等体育健身器材,相继组建大邓百人女子威风锣鼓队、文艺宣传队、书画协会、老年人活动团体等文化队伍,为广大群众深入开展文化生活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近年来,大邓村先后举办“金秋十月美丽大邓”“迎新春闹元宵”“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金猴闹春”等晚会,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内容健康向上贴近生活、给人启迪耐人寻味,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村里又成立了中老年书画活动室,吸纳38名会员,每月举办书画鉴赏评比活动,先后成功举办廉政、孝道、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等为主题的书画展。
正是由于以曹守平为班长的村“两委”一班人的积极组织,才使得村里的文化活动小舞台变成了创新发展的大舞台、小团体变成了大团体,让全村老百姓体验到文化的魅力和能量,鼓舞人心,凝聚民心,提振士气,为全村各项事业发展注入了精神支撑。
基层党建强起来
曹守平始终抓支部、强队伍、干实事,健全完善“三会一课”、党员干部学习等制度,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和“定、查、评”工作法,使党组织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党总支委员每人帮扶1户-2户贫困户,协调解决联系贫困户存在的困难问题。充分发挥党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无职党员成为“发展经济的领航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勤劳致富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进一步带动党风、民风的根本好转,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在方便群众办事上,大邓村全面推行并实施民事代办制度,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集中为群众办理各种事情、解决各类难题。由于党员干部的团结和谐、群众的参与支持,使大邓村历年年初制定的目标完成率达100%,真正使党建工作落到实处,使广大群众得到实惠,干群关系融洽互动。无论是在酒庄公路拓宽铺油工程建设还是在西郭至西张连接线征地拆迁工作中,群众都能积极配合村干部签订征地与附着物补偿协议,自愿拆除房屋建筑,为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争取了宝贵时间。
矢志不渝惠民生,枝枝叶叶总关情。曹守平凭着踏实的足印、执著的精神、奉献的情怀,为大邓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树立起新时期党总支书记的良好形象。有这样的“领头雁”,大邓村的明天定会更加美好。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