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化张临生:锉刀亮剑绽光芒

2016-08-10 10:13:4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工作中的张临生一丝不苟

  临汾新闻网讯 在今年山西省化工行业“天脊杯”职业技能竞赛中,山西焦化建安公司甲醇检修车间一净化班班长张临生一路过关斩将,从13个企业的36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钳工工种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都得益于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在赛前给我们提供最佳的参赛和培训环境,还为我们聘请了国内顶尖的培训老师。”谈到此次比赛成绩时,张临生一脸的朴实与从容。

  子承父业

  张临生能够有今天的技术水平,很大因素是因为“子承父业”。父亲在退休前也是山西焦化的一名钳工,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张临生从小就与钳工工器具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8年暑假,当同龄的孩子们还在一起追逐嬉闹时,年仅11岁的张临生却用父亲的一把锉刀、一块废铁片,一下午时间打磨出了生平第一件作品——家里的大门钥匙。

  “这小子,有点儿本事!”下班回家的父亲拿着张临生打磨出的钥匙顺利打开了家里的大门,一向不苟言笑的他忍不住夸了一句。

  从此张临生一发不可收拾,没事儿就缠着父亲学习测量、组装等钳工专业知识,家里的水龙头、暖气片也成了他练手的对象。渐渐这些东西已满足不了淘气的张临生,他又把目光对准了父亲的自行车。

  一天,趁父亲出门,他偷偷把父亲的自行车“大卸八块”,就连后轮的飞轮也让他给拆开了,看着满地的零件,张临生高兴不已。父亲快要回来了,但这时张临生发现,怎么也装不好飞轮,急得满头大汗。意外的是回家的父亲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让他站在旁边看自己怎么一点一点把把自行车装好。看着父亲头上已经长出的白发,张临生知道自己还差得很远……

  潜心研修

  1995年,张临生从山焦技校毕业分配到了山西焦化原化肥厂造气车间成为了一名钳工。在师傅造气脱硫班班长张国俊的严格指导下,刮削、研磨、钻孔、扩孔、攻螺纹等钳工专业技能水平逐步提高,他也开始跟着师傅接触专业的零件加工。

  有时候零件加工过程是很枯燥的,干一个上午却都是在反反复复着一个动作。不仅要有力气,还要做到位,锉刀在工件上来来回回,锉到中午时,整个人的手都酸疼酸疼的,腿也站的有一些僵直了。然而每每累时,却能看见师傅在一旁一边指导、一边示范,满头的汗水顺着脸庞摔到地上,气喘吁吁的,给了张临生极大的动力。

  师傅张国俊常说:“钳工不仅仅靠手上的工夫,关键是脑子里要有活儿。”

  “活儿?”张临生不太懂。师傅把他带到脱硫溶液泵跟前,指着正在飞速转动的连接轴说:“现在这台新换的溶液泵轴承磨损的有些快,你好好观察一下,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轴承磨损快,是不是缺油了?”打开轴承一看,原来不是缺油,是溶液泵在高速运转过程中里面的溶液抛到了轴承中,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最终在师傅的协助下,张临生加工了一个挡水圈,安装在轴承与泵中间的连接轴上,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从此,观察设备运转情况、琢磨问题点、研究解决办法就成了张临生脑中的“活儿”。

  在溶液泵检修过程中,转子定位箱的装卸向来困扰着检修人员,因为原来设备的4个安装孔垂直分布,底下的两个孔由于在转动部位下面,操作空间受限,既不方便观察,也不方便螺丝装卸,每次光拆一次就得半个多小时。

  “活儿”来了。根据多年经验,张临生发现在不改变原来用途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将转子定位箱的垂直定位改为水平定位,在请示有关领导后,经过测量计算,他完全摒弃泵体原先的对位孔,而是在泵体水平面重新开了4个小孔,把转子定位箱重新进行了安装,测试后,达到了预期效果,既保证了检修安全,也节约了检修时间。此项改造获得山西焦化年度小改小革奖励。

  不忘初心

  根据企业工作需要,2011年,张临生调到甲醇检修车间一净化班负责净化车间设备维护保养。为了更好地做好设备保障工作,张临生向车间操作工认真请教车间工艺、刻苦学习操作规程,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系统学习了净化车间的工艺流程、介质走向、阀门控制等,做到了心中有数。同时,他树立主动维修、超前服务意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每天巡检两次,对车间主要设备鼓风机、富液泵、贫液泵等加强运行监护,发现问题,及时跟车间联系解决。

  根据工艺特点,甲醇厂每年都会停车对各工艺设备进行一次例行大检修,这是张临生最忙碌的时候,但不管多忙,他始终不忘初心,用行动回报企业的栽培。2014年,脱硫系统检修,检修项目涉及3台水煤气鼓风机叶轮清理、20余台阀门更换、1#、2#水煤气脱硫塔开封人孔、30多块盲板抽堵等,虽然检修时间规定的是5天,但由于需要提前置换,有效时间只有不到4天。同时,现场管道充斥着煤气、氮气,带有极大的危险性,也增加了检修困难。

  接到任务后,为了既保证检修质量,也保证检修进度,张临生把班里人员作为主要负责人,协助人员配合,分为5个小组同时开工。检修过程中,每天早上接到当天的任务书,张临生都要跟车间技术人员了解检修内容,并按时召开班前会,交代注意事项、危险源识别情况、劳动防护用品情况,并分解任务。会后,又马不停蹄地到每组现场安全交底,检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检修进度等,确保将时间控制在计划范围内,优化检修。在张临生的带领下,甲醇检修车间一净化班连续4天,每天早上7时上班、中午不休息、晚上8时以后下班,平均每天加班5小时以上,按时保质完成了检修任务,受到了车间领导和维保单位领导的一致表扬。

  “技术创新没有止境,只有不断地学习、钻研,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张临生始终没有停下追赶先进技术的脚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不断地学习锤炼自己、精益求精。在2010年到2013年山西焦化举办的职工技能大赛钳工工种比武中,张临生连续3年荣获“技术状元”的称号,这是对这名新时代的技术工人最大的明证。

  他用一把小小的锉刀,磨砺出了山西焦化技术人员的耀眼光芒,用智慧与汗水撑起了产业工人发展进步的旗帜。(高伟文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