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的坚守
——记隰县城管中心环卫工人薛侯爱
临汾新闻网讯 每天凌晨四五点,隰县县城的大街小巷总有那么一群人为了城区的清洁默默地劳作;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他们总是起早贪黑,穿梭在街头巷尾,用自己的辛勤汗水保持着城市的干净整洁,他们是这个城市最普通的一群人,也是最不可或缺的一群人,他们就是被称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今年45岁的薛侯爱也是其中一员。
薛侯爱是隰县城管中心的一名普通环卫工人,她从事“城市美容师”的工作已经5年了,主要负责鼓楼到上曹籽巷路段的清洁工作,这是县城北大街的一段主要路段,也是人流车流最多的地方。每天凌晨4点钟,当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中,薛侯爱已经从家里出发来到她所负责的清洁区,借着昏黄的路灯开始清扫,7点以前必须清扫完毕。时间紧、任务重,街上的纸屑、人行道上的垃圾、饭店门口的泔水、绿化带里的果皮以及犄角旮旯里面的烟头等等,薛侯爱都认真清扫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为了提高效率,她分段分块扫成一小堆一小堆的再倒到垃圾点,经过近3个小时的高效劳动,在天刚微微亮时,她已清扫完毕。再经几圈巡查,发现没有遗漏的地方,她才能安心坐在台阶上面休息一会儿。早班是最累的,要赶在7点以前扫干 净,要不等到大家上班、上学、开门迎客的时候再扫就会影响大家;而且还要赶在8点以前回家吃过早饭,8点钟还要继续工作。
当人流车流陆陆续续走上大街时,回家吃过简单的早餐,薛侯爱又回到工作岗位,来回巡查、及时捡拾、清扫行人扔下的垃圾。她拿着自制的“塑料簸箕”,走到前面的花池面前,伸手将一个白色塑料袋从花卉上取下,放进簸箕里。一路上,薛侯爱不断地猫腰捡垃圾,重复着“扫、捡、铲、运”。我们在采访的时候计算了一下,在短短300米的路上,来来回回走了三圈,弯腰捡垃圾的次数就超过100次。我们劝她休息一会儿,她说:“我都习惯啦,这就是我的工作,今天还算好的,要是下大雨,我肯定是水人,如果再遇上红白喜事多的时候,就比较辛苦了,每天中午鼓楼这儿的工作量就要大大增加,一地的爆竹屑、纸屑跟着车到处飞,扫也扫不完。”
稍有空闲,她就清洗路段里的垃圾箱、果皮箱和自己的手推车。薛侯爱说她文化程度不高,但知道什么是“城市形象”。“要擦得干净,手摸上去没有灰才行,我们要维护隰县卫生文明城市形象。”
作为一名环卫工人,工作中充满了酸甜苦辣。因为总有极少数市民喜欢“偷懒”,只为自己一时方便,随手随地乱扔垃圾。更有个别临街而居的住户,直接通过窗户往楼下抛扔生活垃圾。遇到这些情况,薛侯爱会好心地进行劝说,但有时会遭到挖苦打击、冷嘲热讽。有一次,几位市民边走路边嗑瓜子,身后一路都是瓜子壳。她上前劝说,得到的回应却是:“你是环卫工人,这是你该做的,我不扔垃圾,你干什么?吃什么?”她说:“类似的情况常有,批评人家吧,没人搭理,弄不好还会招来咒骂,惹一肚子气。无奈只好不和他们计较,自己悄悄地去打扫干净。有时下雨天冒雨清扫街道,不小心把水溅到路人身上,也会招来破口大骂。”从事环卫工作这么多年,薛侯爱也总结出了自己的“扫地经”,下雨天要怎么扫,刮风天气应该怎么扫,她都有一套自己的办法。
环卫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人身风险高、工资待遇也比较低,许多人都不愿从事这项工作。我们问她有没有想过换一份工作,家人有没有反对自己从事这份工作呢?薛侯爱说,虽然工作辛苦,但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换工作,觉得自己很热爱这份工作,看见大街小巷被自己打扫得干干净净,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每当有人说她们是“城市美容师”时就感到十分骄傲。
薛侯爱不仅工作干得好,而且还是一位好心人。清扫街道时她经常捡到东西,如钱包、身份证等等,她都在第一时间想办法找到失主归还,实在找不到就上交单位,单位通过电视台、广播广告寻找失主。一次,在扫地的时候她捡到一个钱包,打开后发现有一张身份证、好几张银行卡和现金,几经打听才知道失主是一位在高速上班的工作人员,但没有联系方式,最终通过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忙,才联系上了失主。失主为表示感谢拿出现金给薛侯爱,但薛侯爱说:“举手之劳,方便大家,这是应该做的。”
说起家里人,薛侯爱也是一脸的无奈。自己有两个儿子都没有工作,爱人靠打工挣钱,全家生活十分困难。72岁的父亲腰部受伤不能干重活,68岁的母亲18年前就得了半身不遂,前年又摔了一跤导致全身瘫痪一直坐着轮椅,她兄妹四人,最小的弟弟已因病去世,其他姊妹远嫁他乡,多年来照顾父母的重任就落在了她的肩上。下班一回家,薛侯爱就挽起袖子干家务,先给瘫痪的母亲清理卫生、喂药,然后洗衣、做饭。觉得母亲情绪不好时,还要讲讲工作中碰见的事,让母亲开心。她说因为自己工作的原因,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照顾父母、孩子的时间就大大减少,觉得自己很对不起他们。薛侯爱的母亲说:“十几年了,老二闺女一直细心照料着我们,我们的一日三餐、洗洗涮涮等等,都是老二闺女帮衬着,不然我们老两口行动不方便,都不知道这日子怎么过?二闺女不容易啊!”薛侯爱笑呵呵地说:“父母、孩子一直是支撑我的动力,每天虽然很累、很辛苦,但为家庭付出是值得的,自己就希望父母身体健康点,孩子们能有个稳定的工作,自己也能多挣点钱,一家人其乐融融在一起就好。”记者 侯映坤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