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泽的翰墨人生路

2016-08-18 10:10:3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李洪泽1934年出生于山西省阳城县峪村,1953年7月从临汾师范毕业后直至1995年在临汾一中退休,也是从那时起,他由晋东南人变成了晋南人,定居在临汾。数十年来,李洪泽不仅在平阳大地的艺术教育事业上辛勤地耕耘着,而且对书画有所研究,在翰墨路上不停地奔跑、求索……

  8月15日,记者见到了李洪泽老师,走进他家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墙上挂满的字画,其中一副退休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也写出了他的心声与退休生活。“年逾花甲退而休,最大乐趣是自由,从此不怕钟声催,此后何虑罚与酬,锅碗瓢盆任我敲,琴棋书画伴春秋,人生难得老来小,俯仰自得乐悠悠。”

  李洪泽老师现为山西美协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员,出版著作有《什锦斋漫笔》《洪泽漫画集》《漫画赏析集》以及《洪泽·翰墨人生》等,名录已收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等辞书。

  说起李洪泽的翰墨情缘,还得从他的父亲说起。他父亲是村里的“文化人”,每年腊月都要为乡亲写对联,他的任务则是磨墨、按纸、放对联,耳濡目染,李洪泽心里痒痒的,常是用手空划学写字。正是受父亲影响,李洪泽对翰墨的兴趣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开始学习“写”。

  阳城解放后,因为李洪泽的父亲到村供销社工作,便把他送到了供销社旁边的药社当学徒。李洪泽聪明好学,他一边学徒,一边读书,把李时珍的《药性赋》、张仲景的《伤寒论》背得滚瓜烂熟。此外,他还经常翻《本草纲目》等医书,但在念和看的同时,又迷上了书中古代名医的画像和插图,于是就照着插页画了起来。后来师傅看到他又写又画,不好好学习医术,彻底失望,而父亲却对他充满信心,抱有很大的希望,把他送到城里第一高级小学六年级班里,毕业后他考进了临汾师范学校,跟着邓相唐、牛介甫等美术老师真正开始学“画”。

  “我不敢说我的作品好,因为有些作品就有点‘怪’,显得不伦不类,但我敢说我的作品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李洪泽说,他之所以能如此,就是因为一直信守着鲁迅先生“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虽然不能够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但“位卑不敢忘忧国”的意识还是有的,因此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去表现“人”,去为“人生”而恣意挥洒。

  “职称为美术特级教师的李洪泽,在职期间为临汾一中教育工会副主席和艺术教研组组长,曾多次组织学生与瑞典学校进行中学生美术作品交流,有不少学生在他的指导下,毕业后走上了‘翰墨之路’,颇有成就。”邻居李银锁说,李洪泽还兼任过临汾地区漫画学会会长二十年之久,创作的漫画作品近千幅,是一位谦虚上进的老人,80多岁了每天忙于书画,奔波学习,只为完成自己的梦,这种老有所乐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记者 丁莹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