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如俊数十年如一日与书为友
八旬老人爱读书
临汾新闻网讯 家住尧都区教育局小区的郭如俊虽年过八旬,但仍坚持读书、看报、做笔记、写日记。于他而言,家中最珍贵的“藏品”莫过于长年积累的手抄本与剪贴集。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家人都养成了爱阅读的好习惯。
日前,记者来到郭如俊家,探寻这位八旬老人的读书之道。此时,老人正戴着老花镜认真地看着报纸,每当读到趣闻轶事或值得收藏的内容,他就小心翼翼地将这一部分剪下来,仔细地粘贴于专用的本子。若是从他处借来的书籍、报纸,他会将感兴趣的内容记在相应的手抄本。
“读书、看报是我最大的乐趣,手抄、剪贴是我最重要的‘工作’,这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学习的过程。”提及自己的爱好,郭老不禁忆起往事,幼年时家庭贫困,想读书是一种奢望。我读完高小后,先是给全村妇女扫盲,接着担任民办教师,给一至五年级的孩子授课。由于我本身学历不高,就需要加速补充自己。于是,我每晚都在昏暗的窑洞里,对着忽明忽暗的煤油灯读书到深夜。”
“我的宗旨是在教中学、在学中教。通过不懈努力,我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又调入市区的小学、中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随后,我又改行干财务,在尧都区教育局工作至退休。”郭老说,退休以后,他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阅读和写字,每天沉醉于知识的海洋,他感到充实与快乐。
郭老爱书,藏书却不多,多的是一摞摞手抄本和剪贴集。他为人勤俭,不喜铺张浪费,常常与老友交换阅读,看到重要内容便记录下来。而他所用的本子皆为“废纸”所制,由药品说明书、宣传彩页及孩子用过的作业本组成。通过日积月累,这些“藏品”数目惊人,每本都内容丰富、图文详细。他还为其分门别类编上了号,有史海钩沉、临汾典故、村名来历、笔墨怡情等十余个种类。遇上重要事件,他还用专门一本记录,从多方面搜集内容。
令郭老自豪的是其子女都爱书,他的女儿郭金娟一家更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我受父亲影响最深,我读过的书相比父亲差远了。他称得上书痴,就算在路上看到一张广告都会好好研究。”郭金娟道,我父亲在65岁时曾被医生诊断为小脑萎缩,有可能罹患老年痴呆。
但是,我父亲坚持用读书来对抗,不断进行脑部运动。十余年过去了,他依然思维清晰、说话流畅。这一切都得益于读书。”“近年来,我听力严重下降,唯有通过书籍、报纸来了解外界。只要出门,我一定随身携带自制笔记本,走到哪里记到哪里。不论是记录消费支出与回忆的日记,还是汇聚知识的手抄本和剪贴集,都是我最宝贵的财富。从小接受正统教育,阅读有益的书籍,会让人终生受益。”郭老说,他数十年如一日与书为友、与阅读同行,这种无以伦比的充实感使他找到了自我价值。
记者 成华 李静 实习生 李卉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