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8月28日,时值周末。记者驱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穿越茂密的森林,来到了安泽县马壁乡郎寨村。下午3点左右,记者见到郎寨村“第一书记”王增华,只见他身穿蓝色工作服,在养鸡场内动作娴熟地准备鸡饲料。鸡舍内,散发着浓烈刺鼻的气味,但他却毫无怨言,默默奉献着,显然在村里度过周末,已成为他的一种常态。
王增华,市检察院警务处副处长,去年8月份,他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来到郎寨村,深知责任之重,将所有精力投向农村建设和带领农民致富!
兴办实事惠民生
到村后的王增华,为了更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本着进农家、坐得下、谈得来、问实情的原则,他开始了“第一书记”的工作……
郎寨村位于安泽县城南公里处,靠近沁河岸边,全村辖郎寨、高峪、西里3个自然村。王增华平时特别喜欢和村里人聊天,借此了解民情民意。“拧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但在西里自然村的村民看来是一件奢望之事。村民平日里,只是在自家的井里担水喝,但水质并不达标,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第一书记’来村里是干啥的,不就是为村民解决实事吗?”王增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随后,他积极与本单位、县水利局等相关部门协商,开展自来水工程,前后共筹措资金30万元,近一个多月,让全村1000多人全部用上了自来水。
望着清澈的自来水喷涌而出,村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村民薛理瑞用水瓢接了满满一瓢水,激动地满含热泪:“我们能喝上放心的自来水,这真要感谢咱们的王书记啊!”
饮水工程的解决,只是王增华惠及民生的一个缩影。在走访期间,一位农妇的话语拨动了他的心弦:“我们其实也有很多想法,跳舞、唱歌等等,但村里一直没有适当的场所。”王增华立即与村“两委”进行协商,在合理规划期间,他筹资了15万元建立了文化广场,“每当夜幕降临时,我都能看到三三两两的村民,不是在锻炼身体,就是在跳舞、唱歌。”看着村民流露出喜悦的眼神,他也笑了;一次夜间走访,他看到村里两旁的路灯,由于款式老化忽亮忽暗,给路过的村民和车辆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于是他多方联系,在电业局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事情很快有了结果:全村所有的路灯进行了升级改造。“王书记来到我们村后,扑下身子,不辞辛苦,真正为我们村办了很多实事。原来,我们出门,经常是抹黑走路,深一脚、浅一脚的,心里多少有些胆怯。现在不一样了,村里换了崭新漂亮的路灯,夜间出行也方便、安全多了。”村民王怀军高兴地说。
发展项目谋富路
郎寨村共有村民447户、1048口人,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因素制约,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就如何实现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王增华开始了实地考察。他说:“发展集体经济是让我们村脱贫的重要途径,只有让村集体先富起来,才是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
在考察期间,王增华找准了一间废弃的养羊场,周围植被良好、空气新鲜。经与村“两委”协商后,在这里成立了绿缘养鸡合作社。有了想法、场地,该如何发展养殖产业呢?王增华与村党支部书记郭连财,首先从场地改造入手,开始整地、种树。他拿起铁锹,一铲一铲地将原来废弃的羊粪埋在地下。一个问题接着另一个问题的出现,到底该从哪里购买优质的鸡苗呢?他开始上网查资料、询问有经验的养殖户,最后选择在洪洞县一家养殖场购买。
一切仿佛都顺理成章地开展着,但面对400多只鸡苗时,这位硬汉犯了愁,技术从哪里来?如何管理等问题,王增华四处学习经验技术。
回忆起当初养鸡的日子,王增华的心情是复杂的。当时室外温度低,白天只有十几度,晚上只有5度到8度,而孵育小鸡的温度必须达到35度。室内、室外温差大,他只好在屋里搭建炉子,整晚整晚的守在屋子里,不是起来生炉子,就是检查有无小鸡被啄伤或生病之类,就像是照顾婴儿一样细心,定期管理、防疫苗。“当我累了,我就靠在凳子上休息,只要坚持45天,小鸡就可以出栏了。”王增华告诉记者。
军人出身的他,凭着一股韧劲儿,亲力亲为,自己搬木头、挖地、购买饲料,同时他还有着超越一般人的先进思维。
王增华带记者来到了一家干净整齐的土家窑洞前,这里处处洋溢着一种独特的乡村魅力,他说:“我们这里风景秀美,空气清新,靠近沁河,附近的居民常来这里游玩。因此,我与村‘两委’协商后,决定打造一家独具特色的农家乐,让我们村的村民能得到旅游收益。”
谈起下一步打算,王增华这样说道:“我们村当地有很多养鸡场,我也想通过这种方式,打破村民老思维模式,利用农家乐和家养鸡场,以点带面,真正带领百姓脱贫致富。”
真心为民系民众
王增华为人正直、待人诚恳、办事认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工作狂。他曾多次在双休日入户走访,贴近村民。为了大家,舍弃小家,平日里几乎不回家,一有时间就呆在养鸡场管理鸡。妻子有时想念他,就会坐上车来看他,为他做饭、洗衣,给他帮忙。“这里的村民需要我,我就会舍弃一切呆在这里,照顾我的‘第二个家’,照顾我的‘家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王增华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继续为该村的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出力流汗,并借助着精准脱贫的强劲东风,引领郎寨村的村民共赴小康,奔向美好的明天。
记者 王婧 杨文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