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崔丁酉:从乡医到乡贤

2016-09-19 09:53:5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崔丁酉出身中医世家,从小耳濡目染的他对中医药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他考进了山西中医学校,后攻读了中医职业学院,获中医主治医师职称,供职于襄汾县汾城医院,任业务副院长。眷恋家乡父老乡亲的他,于1991年回到故居崔村,子承父业,当起乡村医生。既为乡民诊治疾病,又坚持预防为主的医卫方针,不遗余力地宣传科学养生知识,成为乡民“健康第一守门人”。

  从医30多年,他始终坚守中国传统中医学“医者仁道”,用阴阳学说、精气学说和五行学说的中医理论指导自己的临床实践,用四诊八纲即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辩症与辩病,扶正祛邪,未病先防,有病防变,注重调养,避免病症复发。

  坚守中医之道,对常见病多发病,他为自己确立了“五能五不”的医治原则,即:能理疗的不吃药,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能用中药的不用西药,能保守治疗的不手术。

  乡民夸奖——德医双馨的好大夫

  他不仅医术精湛,医德更为高尚,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律条:宁愿担医疗风险,也不能见死不救。2012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司马村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在地里打农药时,因有机磷剧毒浸入皮肤而中毒,她是从地里爬着来到崔丁酉诊所的,看到这位姑娘生命处于垂危状态,他心想,“时间就是生命,不能拖,更不能转院,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他立即进行抢救,经过望、闻、问、切,断定病情万分危机,迅速翻了翻病人的眼睛,已现瞳孔缩小。他吩咐家人和其患者身边人,迅速脱掉患者衣服,又用肥皂水将病人身体洗干净,接着注射阿托品,5分钟一支,一个下午打了30盒,天快黑了,病人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崔丁酉才长长舒了一口气,他知道药物的作用见效了,已经从有机磷中毒到阿托品化。病人得救了,患者家属千恩万谢。

  从医30多年,崔丁酉始终坚守传统中医之道,何以能如此执着。源自他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他说,中医起源于华夏先民长期的社会实践,神农尝百草和伏羲制九针,他们是中药学和针灸学的开创者。灸熨、针刺和汤药是中医的三大治疗法宝,是中华传统的精粹。作为一名医生,一定要把传统文化传下去,让国学精粹活起来。时不我待,当仁不让啊!

  在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上,崔丁酉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与创新,他还学会了推拿按摩与刮痧疗法。他掌握着200多种偏、单、验方与秘方。医术精湛,遇病心中有数。笔者还听乡民们讲到崔丁酉抢救心梗患者时,用缝纫针强刺人中穴;抢救脑梗患者时用银针强刺耳垂放血,都收到了奇效。

  百姓称赞——不仅是乡医 更是乡贤

  称赞崔丁酉是乡贤,是因为他热心公益事业,捐钱捐物,积德行善,他引领时代风尚,倡导健康文明新生活。他倡导并创办了崔村和谐文化协会,并被推举为会长,2006年10月5日,为活跃村民文化娱乐活动,全村集资了3000元,他一人就捐了2000元,购买了50套锣鼓和服装,每逢春节和重大节日,村里的锣鼓队就敲起来,青年们跳起健美操,老年们跳起了广场舞,还编排戏剧、小品、快板歌颂村里好人好事,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崔丁酉腾出自家的房屋,设立了文化办公室与图书室。他在襄汾县文联、作家协会的支持与帮助下,由退休干部崔光亚担任主编,办起了全县唯一的村级小报《和谐之韵》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扬好人好事,宣传科学养生知识,每月两期,至今已办了24期。

  他组织村里文学与书画爱好者,经常开展剪纸、书法、绘画、诗歌、对联创作,繁荣乡村文化。

  他认为乡村诊疗所,不仅要给村民医治疾病,更要做健康生活的倡导者,早在10年前,他就提出了建设“健康崔村”的理念。

  他说:“要过好日子,必须有好身子。”

  好身子,不仅仅要有好的体魄,还要有好的思想,就是要心理健康,不偏执,不极端,不信邪。以和为贵,以德立身,百善孝为先,辈辈孝,代代传。

  他倡导村民要推崇健康生活。响亮地提出“戒烟、限酒、禁赌,多食五谷杂粮和蔬果,少吃盐和肉”健康生活方式。从自身做起,他家办红白喜事不摆香烟,曾在崔村带头移风易俗,倡导新风尚,改变旧习俗。

  他非常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把多名沉湎网吧的少年解救出来。他装裱了6副6尺长4尺宽的孔子画像,并书写了自撰楹联,“善小常为成大器,恶微莫做铸辉煌”。制成中堂型挂画。赠送给崔村、无一、东王、小陈、贾罕、文臣等6所学校。以此教化师生尊崇圣贤,励志成才。

  他尊老爱幼,慈悲为怀,每逢春节,他都要给村里的老人们或困难户送100至200元,或者再送些粮油,表达自己的关爱之心。

  ……

  崔丁酉在襄汾县受到众多乡亲的钦佩,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乡贤。

  崔丁酉荣获多项殊荣:2010年被襄汾县精神文明委授予“文明和谐家庭”;2011年市委、市政府授予他“十佳道德模范”称号;2012年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省关工委授予他“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赢得光环与掌声的是他的奉献。奉献精神来自于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他说:“信念是一支火把,它能最大限度地然烧一个人的潜能。”

  斯言善哉!(曹文敏 陈平国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