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1986年,年仅28岁的席苏顺当选为洪洞县赵城镇永乐村党支部书记。在第一次任职的14年里,他把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变成了闻名遐迩的红旗村、先进村。
2014年,席苏顺又被村民从镇上重新“请”回来,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上任后,席苏顺紧紧扭住党建龙头,坚持“强党建抓基础、强经济抓发展、增收入抓民生”的工作理念,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着力点,以打造培育新的经济产业为突破口,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关键,动员全村人民齐心协力,创建美丽乡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上任伊始,席苏顺就把党建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从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入手,多次开展党课讲座,全面从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多次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学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切实推进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素质教育,不断增强支部凝聚力和向心力。与此同时,先后投资28万余元,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整修,开展了场所“达标”建设,做到了有阵地、有旗帜、有牌子、有公章、有版面、有电教设施,档案资料齐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点机构、人员、设备、播放、记录达到了“五落实”。
强化经济抓发展,谋划转型促增收。席苏顺依靠本地资源优势,鼓励有志之士,兴办民营企业,增加集体收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欠缴土地租赁费的现实情况,席苏顺着力构建和谐企地关系,主动深入企业排忧解难,后来,企业及时足额上缴了款项。在村集体资金管理上,村里的每一笔收入,都及时足额汇达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村里的每一笔支出,都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民主理财组审核方可支付。目前,席苏顺还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县种子公司联系,建立培育了良种繁育基地;鼓励农户发展多种小型经营,大力发展庭院种植养殖促农增收。
2014年11月,席苏顺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第一天,村里的路灯亮了,紧接着,他又带领村干部开始整修道路,老百姓见了高兴地说:“灯明了,路平了,苏顺回来变样了。”他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六城同创”的号召,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投资50万余元,对村级幼儿园进行了升级改造,对村小学进行了全面整修;投资200余万元,全面实施村级农田灌溉节水改造工程,共硬化灌溉渠道1.2万余米,整修田间道路1万余米,新修桥涵100余座,设立节水闸门近400个,基本实现了“田成方、渠成线、路平宽、树成行”的目标。整修村级组织活动场地,硬化村内循环道路2万余平方米,美化文化广场,铺设花岗岩地面2900多平方米,栽植树木花卉2万余株;持续推进乡村清洁工程,购置垃圾箱100余个,建设固定垃圾池20余个,成立了由村干部、村民代表、党员参加的卫生清洁队伍,定岗定责,制定了村民卫生公约、村规民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2016年年初,成功创建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并申报了“省级卫生村”。为提升村民思想境界,促进农村稳定发展,投资10余万元,建成了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为主要内容的300米文化墙。
席苏顺积极响应上级精准扶贫的号召,认真走访村里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留守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在走访调研中,席苏顺发现永乐村10余名村民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针对这部分人群,席苏顺积极联系县司法鉴定中心为他们办理了残疾证,并主动和县残联联系,为他们申请了腋仗、拐杖、轮椅等辅助器材,帮助他们改善了生活;他积极和县民政部门联系,建成了占地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购置了被褥、餐桌、象棋等生活娱乐物品,目前已有40多名老人入驻中心,过上了“白天入托饱享老年清福、晚上回家尽享天伦之乐”的美好生活。近几年来,村里和驻地企业联合开展捐资助学和模范教师表彰活动,为20多名考上大学的优秀学子捐助奖学金10多万元。
“下一步,永乐村村委将以发展观光农业为立足点,沿着建设美丽永乐的新蓝图,把永乐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席苏顺带领村委一班人描绘出美丽的“永乐梦”。如今,他们正在朝着这个梦想阔步前进……
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