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甘作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为了学生的成长,我甘愿奉献一切。”说这番话的是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王兰珍。
从教二十七年,王兰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苦学不倦,勤耕不辍,三尺讲台上,王兰珍用无悔的信念和辛勤的汗水去换取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教育事业的成功。
仁而爱人 润物无声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使王兰珍深深懂得: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播下知识的种子,更要播下爱的种子。因此,王兰珍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努力用爱的清泉去滋润学生的心田。
每次接到新的班级,王兰珍所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想方设法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和家庭状况。学生无论有什么困难,她都热情相助。在工作中,王兰珍分享着学生的快乐,分担着学生的忧愁,以人格的力量塑造着人格,以无私的爱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家住偏僻山区的任鑫蕊入学时成绩优良,但浓厚的地方口音使她感到自卑,学习成绩也因此一落千丈。为了帮助她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王兰珍时时处处关心、照顾、鼓励任鑫蕊,有意引导同学们与她热心交谈,创造机会让她在大庭广众面前锻炼胆量,久而久之,她紧闭的心扉敞开了,并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成绩也直线上升。
286班亢一飞同学是个孤儿,爸爸车祸去世,一年后妈妈病逝,他只能跟着年老体弱,靠看门房、吃低保的爷爷奶奶勉强度日。因家境贫寒,亢一飞几次提出退学。了解此情况后,王兰珍帮他分析辍学的利害关系,激励他把苦难当垫脚石。王兰珍平时也经常接济这位学生,给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亢一飞感激涕零,并向王兰珍保证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对他的良苦用心。
“作为班主任,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更要引导他们怎样做人,这正是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所在。”王兰珍早已深谙教书育人之道。
尊重学生 亦师亦友
爱默生有句名言: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只有相信并尊重学生,才能使他们健康发展。在王兰珍看来,好老师应该懂得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信昂扬,又通过尊重学生的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尊重他人。
“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与不安,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为班主任,若冷淡责怪他们,势必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这些学生一旦失去自信心,学习的主动性必将会大大削弱。”因此,王兰珍就想方设法与其他任课老师沟通联络,努力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让学困生获取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这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那么课堂才能真真实实地活跃起来,他们的学习成绩才会逐步得到提高。此外,王兰珍还在课堂上尝试分层教学方法,即经常让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回答一些浅显的、在书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若答对了,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他们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并把“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只要你努力,你完全能学得更好”这些激励性评价挂在嘴边。这样做不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激情,而且更大限度地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也形成了浓厚优良的班风和学风。
不论在校园,还是在街上,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王兰珍总是微笑着面对学生,学生也因此与她关系密切,把她当成朋友、知己,快乐与烦恼都喜欢向王老师诉说。
家校联系 坚持不懈
学生们每周在校5天的思想动态、学习纪律、卫生习惯、各种活动等表现,王兰珍都会在周末用家校联系卡的方式呈现给每位学生家长,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每周的在校表现,以便更好地帮助、辅导、教育孩子。家长们也会在家校联系卡的背面反馈孩子双休日在家的表现。
“做班主任这么多年来,我不论带哪一届都能将班级管理得井然有序的一个制胜法宝。虽然辛苦,有时也想放弃,但教育就需要坚持不懈,所以,我一直坚持了下来。”王兰珍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又建立了班级微信群,让她和家长又多了一个沟通渠道。
“有一段时间,班里连续有十几名学生感冒发烧,我发短信把情况给家长说明,让家长配合我做好孩子的预防和隔离工作。家长都很支持,不再让孩子带病上课,还通过微信给我提供了很多预防感冒的好办法。”此外,王兰珍还经常在微信群里发送喜讯,班里的同学在各类活动中获了奖、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等……她都及时让家长分享孩子的快乐,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尽管这份多出来的工作占用了我的休息时间,但只要有利于学生成长,我都要尽力去尝试。”王兰珍也真切地期望在她和家长的共同关注下,每一个学生能够茁壮健康成长。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王兰珍将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记者 荀丹薇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