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田晓鹭:让“党员”名号更响亮

2016-09-28 10:39:1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让“党员”名号更响亮

——记霍州煤电团柏工贸公司综合加工厂核算员田晓鹭

  临汾新闻网讯 她不是“领导”,却用行动凝聚集体;她也不是“干部”,却把企业的效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田晓鹭,虽然只是霍州煤电团柏工贸公司一名普通的核算员,但却胸怀大局、心系群众,困难面前、冲锋在前,“我是共产党员”被她铿锵地叫响。

  俯首甘当“奉献者”

  衣着朴素、谦逊和蔼,这是田晓鹭给人的第一印象。三十出头的她,经过14年的工作历练,深邃的眼眸里透着睿智、坚毅,质朴的脸庞上写满了从容、笃定。

  从最初的缝纫工到质检员,再成长为核算员,田晓鹭胆大心细、责任心强,善于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在工作中多问、多看、多留心,在自己的岗位上无怨无悔、默默地奉献着,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誉。

  说起核算员的工作,已经从事此项工作10年的田晓鹭并没有因为枯燥繁琐而厌倦,她说:“核算员就好比是一个‘管家’,要搜集、整理各种物料消耗定额,还要负责车间人员考勤登记、工资表计算等等,事无巨细,关系到工厂的效益和员工的个人利益。”

  的确,核算员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十分重要的岗位。特别是近几年煤炭市场遭遇危机,矿井单位纷纷压缩成本,对玻璃钢锚杆的需求降低,厂里效益也日益下降。那时,田晓鹭是玻璃钢锚杆厂的核算员。她积极为企业分忧解难,对用料始终坚持实时跟踪,认真核算,能省的再少也要省,能用的再大也要用。

  不仅如此,由于厂里效益不好,在工资分配时总是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田晓鹭不计个人得失,主动提出自己只拿几百元生活费就行,要优先保证工人的收入。对此,工人们感动不已,在工作中更加尽心尽力地配合田晓鹭,共同搞好生产和经营。

  田晓鹭感慨地说:“那段时间虽然挣得少,但心里很高兴。咱在这个岗位上绝不能给自己分得钱多,而不管别人。”她就是这样,总是先别人、后自己,甘当为群众服务的“奉献者”,无怨无悔。

  竭力啃下“硬骨头”

  2012年6月,玻璃钢锚杆厂的厂长因腿受伤必须请假休息。田晓鹭便承担起了厂里的安全、生产、质量和销售等工作。一时间,她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变重了,更是成了工作中的“拼命三郎”。

  田晓鹭认为,账款回收和产品销售是两块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尽快解决。为此,她不辞辛劳,走访客户,讲困难、说好话,介绍产品的优势,每隔两天就给客户打电话联系,每天都发短信联系。那时,“门难进、脸难看”是经常遇到的,坚强的田晓鹭无论对方态度多么恶劣,都面带微笑,诉苦求情,耐心地给客户讲解,心里的委屈只能默默承受。

  销售难,账款回收则更是难上加难。田晓鹭提到,有一笔孝义个人16万的账款是印象中最困难的一次。当时,田晓鹭产假只休息了3个月就上班,开始着手这项工作。最初,电话联系,对方不接;亲自 上门,对方避而不见。面对这些,田晓鹭没有退缩,软磨硬泡,软硬兼施。原本对方就不打算清账了,田晓鹭执着的去了孝义4次,与之协商,讲清其中的利害关系,对方才有了些动摇。经过一年的努力,这笔账款终于在去年冬天追了回来。此外,田晓鹭还追回了乡宁台头煤矿一笔45万的账款,挽回了企业的损失。

  工作中,即使再难再累、受再大的委屈,田晓鹭都没有喊过一句苦,掉过一滴泪。但是,当记者提及她的家庭和孩子时,如此坚强的一个女人,不禁潸然泪下。虽然工作单位离家仅有3公里的路程,但是这么多年田晓鹭都很少能腾出时间接送孩子上学,更不用说提前回家给孩子做一顿热腾腾的饭菜。这眼泪,饱含着她对孩子和家人的亏欠,也诉说着一个女子在繁忙工作中的艰辛。

  然而,无论怎样,她都坚持了这么多年,未来还将一如既往地拼搏进取、敬业奉献,认真履行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对新产业事业的铮铮誓言。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