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产业发展 带领村民致富

霍州段三林:做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2016-10-27 10:12:2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50岁的段三林是霍州市三教乡龙泉村一地地道道的农民。作为农民,段三林坦言,与父辈相比,在种地经验上不如他们,但自己敢闯敢做,更为重要的是,他懂得发展农业要依靠科学技术。“不做父辈们那样的传统农民,要做用科技武装起来的新型农民。”这一直是他的梦想。

  与苹果的不解之缘

  段三林所居住的龙泉村海拔1100米,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种植苹果,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村民开始种植苹果,但产量、收入一直上不去。那时段三林在外做小本生意,一次与几个朋友闲聊,从做苹果运输业的一个朋友口中得知,苹果供不应求,前景非常好。闻听此言,段三林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时机,而且龙泉村非常适合种植苹果,自己又有闲置的地,当即萌发了回村种植苹果的念头。

  说干就干,段三林买来相关书籍,并去外地向苹果大户请教,学习苹果种植技术。前期工作准备好后,1990年,他平整了自己的7亩地,开始种植苹果,这一干就是20多年。

  创业之路是充满艰辛的,段三林告诉记者,如果没有专心的态度和毅力,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刚开始种植苹果时,由于技术不成熟,导致种植过程中费工费时,除虫防病不妥当,造成低产量,辛辛苦苦一年下来白忙碌。”段三林不仅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咬紧牙关,再次引进新品种,并邀请专家上门指导。每天在地里一呆就是一整天,从种植到施肥、修剪、喷药,他都亲力亲为。用家人的话说,对果树比对娃都亲”。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段三林的努力下,他种植的苹果个大皮薄,香甜可口,其产量也一路飙升,生意越做越红火。

  带领更多村民致富

  种植苹果不只是为了自己致富,他的想法是,通过自己的示范带头,吸引更多农户加入进来,组成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发展现代农业,以规模化来带领大伙一起致富,并实现科学化种植。

  2011年,通过申请贷款,他投资近70万元成立了三林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建成了60万斤的冷库基地。合作社成立后,为了消除村民们对合作社性质的疑虑,段三林实行一条龙服务,从选苗到种植、管护、施肥、套袋、采摘全部由合作社管理,并免费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免费发放苹果种植管理技术资料,吸引了周边村庄果农的加入,合作社的规模不断壮大,现有农户100户,技术人员6名。

  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段三林的信心更足了,他引进了新品种红富士,并在红富士苹果的基础上使用“硒”元素,使苹果中维生素、矿物质、含糖量大幅提高。同时,他与运城绿协公司合作,寻求技术帮扶,多次组织果农外出参观学习;每年都举办近20次培训;春、秋、冬三季聘请专家亲临基地现场指导。在他的带领下,果农的信心提高,干劲也更足了。如今,合作社种植规模已达到500多亩,年产量近200万公斤,果农的收入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由于采用科学种植,基地的苹果不但口感好,而且外相也好,一些外地客商纷纷前来定货,常常供不应求。

  说起合作社,当地的果农都会竖起大拇指。社员李海平、郝仁亮均是受益者,以前种植10多亩地,辛辛苦苦一年,收入也就两三万元,自从加入合作社后,实行科学种植,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收入翻了好几番,现在每年收入都在15万元左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他的努力下,2012年三林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被临汾市农业局授予“临汾市示范社”;2013年被省农业厅授予“省级示范社”。

  现在,段三林仍坚持每天到基地劳作,积极探索更多种植和销售的路子。他说,作为农民,也要适应新常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懂经营、善管理很关键,他要做这样的转型农民,而且自己有信心把事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也有信心继续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