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巍巍人祖山层峦叠嶂,滔滔黄河水奔流不息。生活在壶口岸畔的人们勤劳、善良、朴实、坚韧、图强。陈新忠就是生长于斯的一位普通村民、共产党员、退伍军人。
他知恩图报,转业后毅然放弃有固定收入的舒适工作,回乡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为4位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养老送终;他在家庭突遭变故后,不离不弃,担当起父亲和丈夫的责任,四处奔波,千方百计为儿女和妻子治病;他在妻子去世后,面对生活困境,毫不退缩,用坚强的意志与命运抗争,满怀希望,笑对人生。2015年,他被评为吉县第二届“十大道德楷模”。
知恩图报,他给四位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养老送终
陈新忠出生于1960年,1岁2个月时他和哥哥、姐姐随母亲到陈家岭村委马家岭村的继父家生活。继父家有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共五口人。
新忠母子四人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全家人其乐融融。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在他4岁时母亲因病去世。哥哥因家庭生活困难,回到了亲生父亲身边。奶奶像慈母一样照顾他姐弟二人。不幸的是在他11岁时奶奶又患肺气肿离开了人间。从此,继父既当爹来又当娘,像照顾亲生儿女一样抚育他和姐姐长大成人。
马家岭村地处黄河岸畔,山高坡陡,土地瘠薄,遇到天旱时,庄稼几乎绝收。随着年龄的增长陈新忠逐渐懂事。爷爷年近六旬,常年有病,叔叔、婶婶都是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生活的重担全靠继父一人扛着。继父为养家糊口,春种秋收,整天披星戴月,辛勤劳作;继父为供自己上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省吃俭用;继父把自己当宝贝疙瘩,夏天怕热着、冬天怕冷着,干活怕累着,不让自己受一点委屈。陈新忠内心深处早已把继父当成自己的亲生父亲,发誓长大后要悉心照顾继父,给老人养老送终。
1978年,陈新忠自愿报名参军,1979年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198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2年从部队转业后,县政府安置他到沙坪煤矿办公室工作。然而他想,农村正在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家5口人的10余亩责任田,光靠继父一个人辛勤劳动,既是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支撑。继父把自己养大,自己绝不能贪图享受,让继父受苦受累,一定要为他老人家分忧解难。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有固定收入的体面工作,回村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1986年到2008年,爷爷、婶婶、继父、叔叔先后去世。二十二年里,老人有病,他不顾路途遥远,领到医院诊治;老人卧床不起,他喂吃喂喝,端屎端尿;老人去世,他披麻戴孝,跪守灵堂。
继父在临终时,拉着他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娃……这辈子……咱爷儿俩有缘啊……”新忠默默地点着头,泣不成声……
不离不弃,他四处奔波为儿女和妻子治病
1983年,在继父的张罗下,陈新忠与曹畔村比他小4岁的郭巧萍喜结良缘。婚后生育了一儿一女。随着改革开放,他一方面在村里帮继父耕田种地,一方面在城里打工,靠勤劳打拼,家里的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好,一家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谁知突如其来的一场变故,让陈新忠的家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夫妻二人陷入困境之中。
2003年,他的两个孩子精神方面先后出现了问题。经医生检查确诊,儿子患的是抑郁症,女儿患的是精神分裂症。听到这个结果,他和妻子顿时瘫坐在医院的楼道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向坚强的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和妻子嚎啕大哭起来……
夫妻俩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给儿女治病之路。他们四处奔波,固定在临汾市区一所精神病医院为儿女看病12年。12年时间,144个月,4380天,对陈新忠来说,忍受着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为了给兄妹两人筹措医药费,他不知跑了多少腿,舍过多少脸,受过多少委屈,但是为了让儿女早日恢复健康,再苦、再累、再难,他都无怨无悔。
然而,祸不单行。两个孩子的病已经压得让他喘不过气来。2008年妻子又因长期操劳过度、心理负担沉重而病倒了。经检查确诊为肝硬化、肝腹水。面对这雪上加霜的沉重打击,陈新忠欲哭无泪。但一日夫妻百日恩。看到与自己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相亲相爱、同甘共苦的妻子,被病魔折磨得憔悴的样子,他十分心疼,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挺住,要坚强,要想尽一切办法给妻子治病!
为了给妻子和儿女治病,陈新忠低价卖掉了县城的房子……
为了给妻子和女儿治病,陈新忠带着母女二人一起住院……
为了给妻子和儿女治病,陈新忠节省费用,二十多个夜晚在医院打地铺……
但是病魔无情,5年里尽管他不离不弃悉心照顾妻子,还是没有挽救回妻子的性命。2013年,妻子病情恶化,丢下他父女三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人世,给他留下了永久的思念……
坚强自信,他在困境中与命运抗争
妻子的离世,让两个孩子心里受到巨大打击,病情加重……
为给儿女、妻子治病,大额医药费的支出,使家里欠下外债40余万元……
10亩果园收入是陈新忠家唯一的经济来源。2015年他拼死拼活套了11万袋,满指望苹果卖个好价钱,给儿女治病,偿还外债。谁知连续几个月不下雨,持续干旱让本来就水土流失的山坡地雪上加霜,苹果产量低、品质差,10亩果园纯收入仅两万余元。今年果园又遭冰雹袭击,几乎绝收,外债无力偿还,给儿女治病还要花钱......
然而,面对沉重的压力,陈新忠从未向村委和镇政府伸手要过救济。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一个退伍军人的坚强不屈、一个父亲的坚守和责任同命运抗争。
村委和镇领导对他家的情况了如指掌,多方关怀和帮扶他,连续几年他一直享受着低保。今年“七一”壶口镇党委、政府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给他捐款,当镇领导把2000元救助款送到陈新忠手里时,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2015年新来的村委第一书记加丽秀,多次上陈新忠家走访,同他的儿女促膝谈心,给他讲中央和县委扶贫攻坚的政策和目标,帮助他制订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发展计划,让他增添了战胜困难、走出困境的信心和力量。
果园遭受雹灾后,他加强管理,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同时他利用空闲时间打零工,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先做好饭,把儿女安顿好,就外出干活。尽管天气炎热,但他心里憋着一股劲,用坚韧图强的精神摆脱贫困。
在困境中,陈新忠仍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总是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从不迟到;积极参加村里的环境整治、护林防火等公益劳动,从未借故推辞。
陈新忠孝老爱亲的美德、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亲朋好友和父老乡亲,大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扶他。同父异母的妹妹和妹夫经常把两个孩子接到他们那里,给他们换洗衣服、改善生活、做心理工作。村里乡亲看到他管理果园忙不过来,主动帮助他。提起工钱,大家总是说,新忠这几年给母子三人看病不容易,啥时有了啥时给。销售化肥的村民小组长高亮山说:“只要新忠开出口,要多少拉多少,化肥钱先赊着,以后再算。”
好人有好报。陈新忠相信有党的领导、社会的关爱,只要自己坚韧不拔、勤劳奋斗,就会走出阴霾,迈过坎坷。未来的日子一定会阳光灿烂,幸福多多。(张立忠 葛淑霞)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