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达人郭云申:日看数万字书籍是常事

2016-11-09 10:51:3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拥有“最强大脑”的六旬老汉

  临汾新闻网讯 “一目十行”的快速阅读、记忆技能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而现实生活中,记者有幸结识了一位读书“奇才”,他虽步入花甲之年,却爱书如命,一日翻看一部数万字书籍是常事。他就是尧都区吴村村民郭云申。67岁的郭云申曾因惊人的记忆力一跃成为国家级武术裁判;用两个月时间自学高中教材,成功考取中学教师;60岁那年,他凭着惊人的记忆力,考取了驾驶证。近日,记者走进郭云申的生活,听他讲述自己的幸福人生。

  孩童时“坐站睡”都在看书

  说起读书,有人不禁回答,我读过某部名著”上百册书籍都读过”,却很少有人说,自己读完一所书屋上千本书籍。当记者与郭云申聊天时,他告诉记者:我上小学时,吴村新华书店的书,我统统看了一遍。”

  是的,郭云申在小学时期如“书痴”一般,上一年级的时候,已经把三年级的课程全部自学完成。并且无论在课间、吃饭或是睡觉,他总是保持着读书的状态。

  1965年,郭云申在洪洞白石中学毕业了,因家庭原因,他无缘再深造,而是跟着家乡生产队的前辈们干农活挣工分。空闲时间,还跟着村民学习吹拉弹唱,无师自通的他很快成了村子里有名的“万金油”,京剧、豫剧、蒲剧等唱段他都脱口而出。

  1971年,郭云申被当地的五年制学校吴南小学“破格”录用,并担任该校文艺宣传队队长。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郭云申,用短短一年的时间将该校仅有10多人的文艺宣传队发展至百余人,成为当时红遍临汾地区的宣传队。

  青年时 一晚背会“裁判手册”

  1972年暑假,郭云申带着宣传队的孩子们前往洪洞万安镇学习武术。“从小没有武术功底的娃娃们,两个月只能学会基本动作。若想在专业的武术比赛上获奖,如做梦一般。”郭云申说。他通过翻阅《武术比赛秩序手册》,竟让初学武术的孩子们在当年临汾地区武术比赛上获得了名次。而最简单的“钻空子”策略,就是“避热门选冷门”,竞争少了获胜的机会自然多了。

  参加这次武术比赛,郭云申不仅担任领队还身兼裁判一职。从未有裁判经历的他,开赛前一晚熟读了《裁判手册》。第二天,组委会对带队裁判进行考试时,郭云申的机智应对以及精准的打分,让他成了那届比赛的“领头裁判”。

  没过几个月,山西省第五届运动会如期进行,郭云申以裁判的身份参赛。持续一个月的省运会,武术项目仅有三天,其余的时间,他便带领武术团队深入各单位巡演,并进行现场解说。一个从来没有学过武术的人,如何解读武术的技巧呢?武侠小说的内容被他解说所用。

  武术巡演结束后,郭云申的名字被更多的人记住了。1974年,他成了国家级裁判。那年,全国武术大赛在陕西西安举行。当时,我省共有三名裁判出席,郭云申就是其中之一。

  “当裁判的难点在哪儿?是要分析运动员每个动作的完成度、动作衔接等细节,再给出精准的分值。如果有运动员不满意其分值,裁判要详细说明所给分值的原因。”郭云申娓娓道来。

  这届武术运动会,他还给后来享誉世界的武打演员李连杰当过裁判。郭云申通过精彩的解说及其高超的裁判水平赢得众多武术出身裁判的认可。而这次武术会后,他的裁判之旅就此“终结”。说到原因,郭云申笑着说了三个词,年代、家庭成分、嫉妒。

  壮年时 三个月学会高中课程

  1978年,民办教师参加考试可转正。当时,只有初中学历的郭云申,通过三个月学习,掌握了高中课本的全部知识。在参加教师转正的考试中顺利通过,成功考入吴村高中,并担任政治教师。

  说起那些年的教育生涯,他便滔滔不绝,从不拖延下课时间”上课不带书”十分钟讲完重点”其余时间学生随意支配”。如此“不认真”的教师,其所带科目政治的成绩名列学校第一。

  1988年,郭云申改行投身养殖业。回忆起自己年轻的种种经历,他满脸笑容。

  在他看来,人生乐趣大致是这样的,首先要微笑面对,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办法总比困难多;其次要与人合作,更要学会“适度”吃亏,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吃点小亏不碍事。因此,他很少与人“红脸”,朋友自然就多。60岁那年,他考了驾照。儿女们担心他的安全,而郭云申却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开车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如今,郭云申活得很潇洒,市区廉政广场票友会他成了主要人物,而且是乐队的领头“板胡”。“风里来雨里去,廉政广场票友活动不能缺”。告别时,他即兴拿出心爱的板胡,拉了一曲蒲剧《米黄仁》。 记者 王隰斌 祁欣

     

责任编辑:实习生卫慧婷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