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车子行驶在蜿蜒水泥路上,村道路两旁可看到片片芦苇随风摇曳,到了垣上,远处可见旋耕机在隆隆作响……进村看到篱笆砌围墙、土鸡满院跑、树上挂高粱、玉米堆满仓,一幅农村乡村初冬美景浮现在眼前……近日,记者随市信访局派驻到古县岳阳镇九倾垣村“第一书记”庄东敏来到这个居住分散、地广人稀的贫困山村。
九倾垣村位于古县岳阳镇西北山垣上,距离县城7公里,全村耕地面积2050亩,荒山荒坡10860亩,以小麦、玉米、小杂粮和红薯为主,经济林作物核桃3万株,曾经是10万亩核桃基地。药材种植100余亩,畜牧养殖,羊500余只,鸡1500余只,人均收入2500元。该村有5个村民小组,25个自然庄,全村168户501口人,党员25人,五保户5户,低保户11户18人,“再回头看”建档立卡的贫困户70户228人。无任何矿产资源,是传统的纯农业村,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和务工为主。
凝心聚力抓党建
庄东敏驻村以来,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与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围绕建设“五个好”党支部,指导和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党务公开、党员承诺等制度,与驻村工作队开展贫困户识别和对接工作。结合精准扶贫“回头看”“再回头看”工作,一次次深入贫困户家中促膝交谈,详细了解致贫原因,建立详细的贫困户台账,确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得到村民的好评。为了进一步加强九倾垣村的党支部建设,完善村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制度,把各项制度制版上墙,并在每月15日与村“两委”召开党员会议、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合格党员。撰写心得体会,为该村党员干部补精神之“钙”,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与此同时,齐心协力与村“两委”班子制订脱贫规划;组织落实扶贫项目、参与整合涉农资金,积极引导社会扶贫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造血”功能,助推该村早日脱贫致富。
真情奉献得信赖
“庄书记回来啦,我家还有25公斤核桃呢、老谢家还有65公斤黄豆、老连家还有30公斤红薯……”到了村里村民们热情地跟庄东敏打着招呼……村里百姓农产品销售难,庄东敏通过微信朋友圈帮老百姓卖农副产品,开着自己的车一次又一次来到村里,把村民们提前称好装好的农产品拉到市区卖给同事和朋友。这次随行跟他逐个儿到老乡家拉农产品,整个儿后座和后备箱满满当当,汽车的后半部分被压得很低很低。今年54岁的谢春忠是村里的文化人,他告诉记者,庄书记是个能干的年轻人!自从去年8月份来到他们村,办了不少实事和好事。他说:“就拿这次咱们村移民搬迁来说吧,我是搬迁户之一,根据国家移民补贴,尾款还需交付8万多元,到处借不到钱,小伙子得知这一情况,帮助我在信用社贷款3万元,解了当时的燃眉之急。”当记者问其将如何还款时,他信心满满地说:“我们村是农业村,靠天吃饭,庄书记来了带领大家搞农业产业和养殖业,大家积极响应,我养殖的40只羊明年繁殖之后可卖2万多元,还有玉米等经济作物可收入1万元,就把贷款还完了,要不是这3万元贷款,可把人难住了。还有在他的协调下,为我们村协调资金十多万元进行改造供水设施,我们目前人畜吃水有了保障。自从庄书记来了之后,多方协调为我们村出主意、想办法让我们过好日子,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车子吃力地爬坡前往距离村委会3公里的吴生平家,路边碰到吴生平的爱人杜桂香左手挎着箩筐、右手拿着镰刀,正准备出门捡酸枣,看到庄东敏立刻就往回走,热情地说:“庄书记来了,快下车回屋……”车停在院门口,只见院落整洁、远处简易粮仓堆满了玉米,枣树上挂有绑好的高粱穗,窑洞门口挂着辣椒,葵花、酸枣晾晒窗台,铁锹、锄头和耙子靠在门前,叩开老乡的门,丈夫吴生平迎上前来,握着庄书记的手:“快来,请坐……”说话间,庄东敏从衣兜里掏出2350元递到他手中说:“大家都说山里的农产品绿色、无污染就是好吃,这是前几天我从你家拉的红豆、核桃卖了的钱,快拿着。”老吴手握着钱感激地说:“谢谢,谢谢,谢谢庄书记!”吴生平告诉记者:“去年玉米价格不看好,我今年试种的一亩红豆收成不错,庄书记给村里人卖农产品,他不顾辛苦地往我家跑了三四趟,从家里拉走不到150公斤红豆和100余公斤滞销的核桃,还把钱送到家中,真给咱百姓办实事啊!”
扑下身子办实事
自从去年8月驻村以来,庄东敏走村入户,访民情、知民意、因村施策,与村“两委”班子共同协商脱贫计划,以“兴修水利”项目、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切实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目前,该村移民搬迁项目可安置26户80余人,其中,12户年底可住上95余平方米的楼房;集中安置5户五保户,预计年底住上有暖气、有独立厨房、独立卫生间、电视等设施的房屋,生活用品还为他们一并备齐,让五保户们住得安心。在他的协调下为村民提供金融扶贫服务,为村里的6户贫困户在古县牡丹信用社协调贷款15万,让村民不再为贷款犯愁。从县委组织部争取2.5万元资金用于村党员活动室的改造加固;协调市信访局的党员干部为该村患有尿毒症的村民逯健捐款3100元,并及时送到患者家属手中;协调市民政局筹资5000余元一同与工作队队员到5户特困户家中慰问;设立“爱心书屋”,协调市总工会、市文体局为该村捐赠书籍,收到社会各界捐赠的农业、科技等方面惠民读本600余本;通过网络为农民销售红豆、黄豆、核桃等农副产品千余斤;积极争取了30余万元引水工程资金,彻底改变地下水枯竭、吃水难、没有水浇地的历史难题。同时,部分旱地实现节水灌溉,为下一步实施大棚蔬菜、农家乐等项目奠定坚实基础。积极申请光伏发电项目,争取各项扶贫富民政策,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72岁的老党员李英说:“小庄到了咱们村,组织大家开会学习,为村里争取项目和资金,为五保户安置住所,是个吃苦耐劳的好小伙儿,农村多些这样的小伙子,我们脱贫致富就有希望了!”
“原福梅,你家的25公斤核桃去哪里拉呢?”“庄书记,亲戚帮我捎到县城了。”“好的,我返程到县城去拉一下……”村民原福梅感慨地说:“庄书记心真细致、人很贴心,我们信任他!”一年多来,脚下沾的泥土,身上流下的汗水,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诺言。一桩桩、一件件实事摆在百姓面前,说起庄东敏,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庄书记可为咱农民辛苦了!”
村党支部书记连红辉说:“自从庄东敏来了以后,他能和村民打成一片,为九倾垣村做规划、提建议、出点子,踏踏实实为村里百姓办事,像这样一心为咱百姓着想的‘第一书记’希望在我们村多呆几年,多办实事和好事!”他在这片沃土上奉献着自己青春和力量,同时收获着村民们的信赖和支持。
他用一腔热情和爱心,滋润着这片土地,温暖着这里的农民。他凭着立足基层、真抓实干、抓铁留痕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信赖,获得农民的称赞。他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勇挑重担、继续前行,敢为青春谱华章。在返程的路上,他说:“在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再苦、再累、再疲惫,我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扑下身子,沉下心来,脚踏实地,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多为村里争取项目,多办实事,让他们早脱贫,过上好日子,做农民心中信赖的‘第一书记’!”
记者 刘静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