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胡双印:“咱村的事就是我的事”

2016-11-25 10:47: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他生于斯长于斯,耕耘在故乡的土地上,让家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身体力行、集思广益,带领村民朝着发展农业产业化方向前行,得到农民的信赖;他舍小家为大家,坚定不移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他就是省党代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古县岳阳镇张才村村党支部书记胡双印。

  扎根农村 情系乡亲不忘本

  胡双印出生在张才村,这里交通闭塞,十年九旱,祖祖辈辈靠天吃饭。高中毕业后,他到县城经营小饭店有20个年头,日子过得还算红火。长辈们曾多次提及让他回村任干部,他犹豫不决,怕担不起这份责任。但每次回到村里,看到家乡贫困面貌和乡亲穷苦现状,让他既揪心又难过,于是浓厚的家乡情结在心中点燃……此刻作为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再也无法推辞,看着乡亲企盼和渴望的眼神,他抛下经营多年的饭店,不顾妻子的反对,毅然决定要回村干出个样子。

  2011年12月,村委换届选举胡双印当选为村委主任,2014年12月得到全村人的拥护,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胡双印转变村干部作风,与村“两委”班子共同研究制定了“村干部十不准”原则。为了便于群众监督,成立了3个人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小组,对“十不准”以及村里的村务、财务、政务公开情况进行监督,并设立了监督奖励机制。每月25日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还经常入户访民情,到地里帮村民除草、干农活,参加义务劳动。

  上任那年,当时的张才村,人均耕地3.6亩,收入不足千元,生活艰难。他挨家挨户看望大家,谁家有病人,谁家有困难,他都当做自己的事情来认真解决,对大家关心、体贴。有一年正月,村里评低保户,胡双印父亲的票数第一名,可他硬把名额让给了别人。他说:“谢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能养活了父亲,作为村干部,我应该带头把这样的机会让给更需要的人。”一番话语感动了全村人。刘国峰和张文明是村里的五保户,都因脑梗行动不便,无人照顾。胡双印去了老人家,发现水缸里水都结了冰。当时心里很难受,回到家一晚上没有合眼,第二天他就花钱为两位老人各买了一孔冬暖夏凉的土窑洞,让他们搬了过去,经常给他们洗衣、做饭、买菜、买药。过年的时候,他把丸子、酥肉、烧肉等熟食准备好,给老人们送去,还把春联贴好。刘国峰和张文明老人去世后,胡双印组织村里党员干部为他们办丧事……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在这个村土生土长,我不能忘本呐,咱村的事就是我的事,我要回报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开阔视野 发展产业不松懈

  为了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根据该村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以返租承包发展规模农业和种粮大户,引导全村人学文化、学科技;以合作社为龙头,带领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外地先进的经验,鼓励村民科学种田,科技致富,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生活水平。他主动带头种植富硒蔬菜和富硒西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5年来,胡双印带着大家种植红薯80亩、谷子150亩,39600株优种核桃树;辣椒红宝石一号品种100亩,长辛八号辣椒品种70亩;开辟荒山荒坡栽植了3000亩、70余万株油牡丹。今年合作社新增15户踊跃参加的村民,推进了张才村东盛垣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种植富硒南瓜和小杂粮70亩,并给本村的30亩核桃树进行了加硒示范试验。目前,村里玉米亩产最高可达到750公斤,已经试产的辣椒亩产最高可达到2500公斤,并且种植的玉米、小麦和谷子等低杆农作物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种植和收割。张才村还大力发展养殖业,从2014年至今连续三年,为村民共引回2万只土鸡鸡苗免费发放给村民供大家饲养,并培训科学养殖技术。

  种植核桃是古县的支柱产业,张才村更是把核桃作为村民增收的长期发展重要产业。为了使老树保持结果率,新树品种更优,增加核桃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该村今年对栽植的3万株优质核桃树进行综合管理,着力打造示范种植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文玩核桃新品种,并做好后期加工增值,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作业,为张才村栽下了致富的“摇钱树”。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富民工程和项目将一个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如今,张才村的产业蒸蒸日上,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经济收入日渐提高。胡双印带领村民们走出去、请进来,带领大家学科学、学技术,搞种植和养殖,村民发展农业产业的心劲是越来越大,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精准脱贫 兴村富民不掉队

  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是张才村急需解决的难题,在他的协调下,筹集了17万元,对张才村移民新村修建水泥路,为了早日完工,胡双印日夜在工地上奔波,自己还花钱买肉、买菜为干活的村民改善生活。路修好了,大家比过年还高兴,从此解决了出行困难的问题,告别了雨雪天泥泞的日子。交通便利了,村民种植的粮食及农副产品外销不再难了,而他人却黑了瘦了,累病了……

  人蓄吃水工程,也是胡双印上任以后和村“两委”班子办的实事之一。他积极争取到水利部门的支持,在张才村红南庄修起一个30立方米的蓄水池,又将下张才的20立方米蓄水池重新进行了维修加固、加盖、加锁、加强管理。目前,全村村民已实行免费吃水。为解决村民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村里还建立劳务信息服务站,把各地用人、用工信息传递给大家,组织外出务工。

  2014年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多方协调,与驻村扶贫工作队共同努力,争取到市扶贫办在全市试点建设的100KW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并协调市供电公司为村里新建了一台200KVA的变压器。2015年3月20日正式并网发电,截至目前,已发电21万度,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此项目不仅填补了村集体经济零收入的空白,还清了他上任前村里欠的8万元外债,从而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他还筹集7万元为五保户修建改造了5间集中供养点。在他和“第一书记”的协调下为村里60岁至70岁以上的老人办理优待证45个,为村里残疾人协调轮椅、手杖等辅助器材39件。受到村民的拥护和称赞!

  自从胡双印上任后,他把原来杂草丛生、蒿草一人多高的村委会大院清理整洁,在驻村工作队和驻村的“第一书记”多方协调下,筹集资金对村委会进行整修和翻新,还建了食堂和住所,不仅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住得安心,党员们每次开会学习心里也舒心。10月31日胡双印参加了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临汾市57名党代表,其中村级代表两名,他是其中之一,这不仅是张才村党支部的荣耀,更是全村的光荣。当记者来到张才村,走进村委会会议室,胡双印同志正在为全村21名党员传达关于省十一次党代会的会议精神,大家聚精会神,认真笔记。期间记者借机走到74岁的老党员韩万才跟前,只见他手拿笔记本、《党章》和党员证让记者看,面带笑容地说:“这是每次开会必带的。双印是我看着长大的,从小没了娘,是个苦孩子,他成熟稳重,是大家公认的好村支部书记,我们对致富有信心,张才村有盼头了!”一席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这几年村民对这位年轻有为的村干部的信赖和认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村自2013年先后被古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农村红旗党支部”“先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被岳阳镇政府连续4年授予“红旗村”等荣誉称号;今年7月胡双印被省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记者 刘静

 

  扎根农村 勇挑重担

  胡双印,省党代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土生土长的张才村人,放下经营多年的饭店,用自己的满腔热情返乡带领乡亲修路、建蓄水池、光伏电站、开荒整地,栽植牡丹、种植富硒蔬菜和富硒西瓜、南瓜,发展养殖业,着力打造核桃示范种植和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文玩核桃新品种,增加农民收入。他心系家乡,感恩社会,在小山村做出了大事业。新时期搞好新农村建设需要一大批像胡双印这样的“领头羊”和“当家人”。全市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像胡双印一样,发扬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不忘初心、扎根农村、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出力流汗,带领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全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本网主持人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