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可英查看中药长势。
临汾新闻网讯 冬日的襄汾县新城镇桥子沟村,一片黄色土地映衬着淡蓝色的天空,虽不似春日里的百花争艳,但也别有一番风情。自2010年诚致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对理事长乔可英来说,这里就成了一片乐土,是一份寄托,更是一份责任。一个上午,或者查看白术的晾晒情况,或者探查刚种下的白芷的出苗状况,或者与老百姓说请讲理……像是上弦的机器,一刻也没有消停。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乡间田里的生活,可能是中国人的情节吧,我对土地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虽然工作中会有烦闷,但是一个人在地里走走,这种苦闷很快就会烟消云散。”走在田间的土地里,望着不远处的山丘,乔可英不胜感慨地说着。
藏在中药里的亲情味道
如何与中药结缘的,乔可英也很难想起缘由,只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孩子们但凡有个头疼脑热,他的父亲总会熬一碗中药送到他们手边,哄着他们喝下。父亲对中药的喜爱,让乔可英在耳濡目染中对中药也产生了感情,渐渐地,她居然就爱上了这种味道,她知道中药虽苦,但可以医病。
在父亲的影响下,1997年,乔可英的妹妹乔云英报考了山西中医学院,正式走上了中医药研究的道路。每逢假期,乔云英总会回乡给乡里乡亲的百姓义诊,一旁的乔可英就会帮助妹妹抄药方。“刚开始连药名都念不对,‘白术’念成‘白shu’,‘厚朴’念成‘厚po’,闹了不少笑话,我妹她总用这些事情寻我开心。”说起昔日与妹妹相处的点滴,乔可英的目光温柔了起来。“可是现在,我认识的中药材已经比她多了呢。”乔可英打趣地说道,言语里有一丝小得意。
就是因为这些回忆的片段,让中药材融入到了乔可英的生活中,当得知桥子沟村的发展需要中药材作支撑时,乔可英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一人来到这里,考察桥子沟村的土壤、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埋头研究中药的种植。“其实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用通过发扬中药材这件事情为老百姓做点什么,既然开始做了,就一定要把这份责任做好。”尽管面对很多不理解和质疑,乔可英还是义无反顾地坚持做着,从挨家挨户地指导,到成立诚致和合作社,再到2012年的省级合作社,个中苦涩只有乔可英自己知道。“别说旁人不理解,到现在我的家人都不能完全明白,中药材里的味道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亲情的味道。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襄汾人,我希望用它来建设自己的家乡;作为一名民建成员,这是我的一份责任,做合作社这件事情让我在大我中实现了小我,所以乐在其中。”
田间地头上的“恩怨情仇”
桥子沟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质疏松肥沃,适宜发展中药材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2010年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有5户成员,现已发展到100余户,总种植面积约达到一千亩。“种玉米得下地、用肥,种白术不用操心,上了年纪也能照顾过来,更要紧的是,小乔会帮我们联系卖家,省心又放心。”今年68岁的合作社成员梁海桃喜滋滋地说。诚致和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优良的药材种子和科学的种植技术,针对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新品种,并实行定量生产、统一技术、统一品种、统一生产管理、统一销售等服务,形成了自己的基地,为襄汾县中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带动了一批群众致富。
现在的合作社规模日益壮大,越来越得民心,乔可英却吃了不少苦。2012年,乔可英经过市场调研发现,白术的需求量很大,市场价格非常高,于是从浙江引进了一批白术种子,在桥子沟种植了100亩的白术,在合作社成员的悉心照顾下,在乔可英的耐心指导下,这批白术很快出了苗,绿油油的一片,仿佛预兆着好收成。不料,到了幼苗生长的季节,白术却没有如约成长,乔可英眼看着死去的白术苗,欲哭无泪。老百姓着急上火,天天围堵在乔可英身边。一边要安抚百姓们急躁的心情,一边要不断想法子找出路,乔可英忙得焦头烂额。
考察市场、研习技术、全面管理……乔可英每件事情都亲力亲为,“做的就是老百姓的事情,肯定要自己去做才安心。”2014年3月底,合作社种植了500亩各式各样的中药材,为了防止村民在撒种过程中偷懒,乔可英全程监工,带着干粮把自己也“种”到了地里,一待就是一个月。“其实大家就是偷个小懒,说个小话,可是为了更多人的利益,我必须要像孩子一样看着他们。”在乔可英眼里,最难但是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和老百姓打交道,“说他们最不讲理,可实际上相处久了,你会发现他们是最讲理的。”
漫山遍野的百草花园
“四五月份的时候,正值花开的最好时节,那个时候漫山遍野都是花香,像一个百草花园一般。”乔可英说着憧憬着。邓庄镇的涧沟村和桥子沟村相毗邻,用村委书记杨国茂的话说,那是真真的地连地。“种了玉米种小麦,种了小麦种玉米,眼看着这老一套已经不挣钱啦,总要想点活路,得知桥子沟村种植中药材有了收益,我就想试一试。”就这样,杨国茂联系到了诚致和合作社,见到乔可英,用自己的耕地做试验品,试种了白芷,结果效益不错,老百姓看到了甜头,跟着杨国茂开始转型。
不仅仅在平川地区,乔可英的脚步还踏遍山野。去年乔可英把合作社的种子和技术送去了浮山县响水河镇岗上村,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带领当地百姓种起了黄芩,那一年,老百姓的配合度极高,充满热情和干劲又正值风调雨顺,黄芩大丰收,岗上村的老百姓都说:“小乔,明年你什么时候再来,你说种什么,我们就种什么!”乔可英想起当时的画面还会觉得很感动。“我感受到了他们的信任,我为自己做的事情而自豪。”
目前,诚致和合作社正在筹建“荀董中药材网”,计划搭建一个“互联网+药材”的新平台,提供中药材的最新信息,让我市的中药材有更加广阔的市场。下一步,乔可英准备做中药材深加工事业,让中药材更有价值,让合作社的药农有更高的收益。“想法总是美好的,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都亟待解决。”尽管问题重重,乔可英却很乐观:“人生就是一场旅程,有山穷水复的困顿,也有柳暗花明的惊奇,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做点事,我觉得我的人生就没有遗憾了。” 记者 安月琦 段小婷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