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市委组织部驻奇奇里村的“第一书记”,他让大山深处的农民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他叫郭若桥,农民说他是——
奇奇里的“桥”
临汾新闻网讯 新年第一天,记者冒着严寒、踏着积雪历经4个小时翻山越岭,来到了国家级贫困县——永和阁底乡奇奇里村,当提起郭若桥,村民们纷纷说:“这是个好娃!”
郭若桥坐在炕头,一边包饺子,一边笑着说:“大妈,你看我这饺子包得好不好?”霍芳莲说:你为村里办的事儿都好,就是这饺子包得不好,大妈教你包饺子。”
在永和这个核桃香、枣儿甜的山沟沟、土坎坎的大山深处,有一个让村民们疼着、爱着、宠着的城里娃,他经常与村民聊家常、谈发展,亲如一家人。
刚驻村时,他走在进村的羊肠小道上、住进昏暗潮湿的破窑洞里、吃着简单的“派饭”……这情景,看在眼里、酸在心里。为此,他下定决心大干一场,立志让村民早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于是,他白天挽起裤腿帮着村民干农活儿,在田间喝着白开水,吃着馍馍就咸菜;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将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含泪写在日记里。困了,他就睡在村民的土炕头上……
驻村一年多来,无论是修建通村公路,还是进城为村民卖枣;无论是发展农业产业,还是拓宽电商渠道;无论是搞旅游观光,还是兴办农家乐……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实事着实地感动着每一位村民。村民们说他是连接奇奇里村内外的一座“桥”,奇奇里的村民们感激他,希望他在村里能再多干上一年,为村里办更多的实事、好事!可他却说:“这都是市委组织部给的平台,更是驻村工作队的成绩,我只是借‘力’发‘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请读者跟随记者的镜头去了解郭若桥的故事……
天黑了,更冷了。郭若桥来到刘宁富家的枣儿堆跟前,叮嘱他把红枣贮存好,客商过几天就来拉枣儿。刘宁富捧起一把枣儿,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枣儿丰收了,不愁卖了,大伙儿能过个好年啦!”
75岁的村民刘世英几天没有见郭若桥,到村委会来看他,并说:过年啦,想你哩,想和你说说话……”
刘记祥有祖传的制作辣椒酱技术,郭若桥在他家吃“派饭”时发现了这门技术,帮他设计包装并销售,刘记祥说:光卖辣椒酱这一项,我就能多挣6000多元呢。”
今年52岁的养羊户刘香林,养了绒山羊220余只。他高兴地说:开始养羊的时候,郭书记为我联系贷款、筹资,前段时间,他还请来了畜牧技术员为我讲解了很多养羊知识。”
记者 郑晓军 刘静 王婧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