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文化的力量源于生命的精魂,历史的丰盈源于蓬勃的血脉。当今时代壮美瑰丽,正是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之时。我市涌现出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他们奋战在文艺战线上,用富有感染力的文艺作品启迪人们的思想,用高尚的艺术形式触动人们的心灵,用昂扬向上的精神鼓舞人们奋进,用真善美的情怀陶冶人们的性情,努力繁荣临汾文化,在新的历史节点谱写文艺发展新篇章。
本报特推出《平阳名家》栏目,走近我市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家或是小有成绩的后起之秀,聆听他们的心路历程,挖掘他们创作背后的故事。
多年以前,临汾电视台推出的一档民间选秀节目,使担任评委的葛晓辉成为我市家喻户晓的明星。自此,人们惊喜的发现,他的身影活跃在各种重大文艺汇演和大型文艺演出中,他编排、执导了一系列讴歌伟大时代、反映美好生活的优秀节目,为弘扬民族文化、繁荣地方文艺、丰富群众生活做着不懈努力。
其实,他执著于文艺工作已有25个年头。于他而言,这是他最无怨无悔的选择,他愿做群众文化艺术事业的开拓者与铺路石。无论梦想有多远,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他义无反顾奋勇前行,继续着一名“文化行者”的走心旅程。
勇做“奋进者”
“我很庆幸,我从事了我最爱的工作。更庆幸的是,我得到了许多机会,将自己的爱好发展成事业。”这是葛晓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受家庭熏陶,他自幼热爱音乐,并将这一爱好作为毕生的追求,渴望用自身的力量带给更多人温暖。
1992年,葛晓辉进入梦寐以求的市群艺馆工作,有幸成为我市最年轻的乐队演奏员。每天的排练和演出任务很重,促使他很快学习并掌握了不少乐器的演奏技巧,获得了提升自我和展示自我的舞台。但是,他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向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在中国音乐学院进修时,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声乐、作曲等专业知识,同时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身为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为了促进群众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提升全民文化艺术素养,葛晓辉勇做“排头兵”,无数次走进我市各企业事业单位,义务为他们排演节目、指挥合唱。可以说,处处都有他的“排练场”。寒冬的早晨,他站在寒风中指导市容工作人员排练合唱,教授水厂的工人唱歌,传递着正能量;炎炎酷夏中,他站在马路边、公厕旁,和环卫工人一起纵情高歌,歌颂伟大的时代、赞美崇高的职业。
同时,葛晓辉在自己的音乐事业上勇攀高峰。2012年,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他成功举办了《月儿圆圆》个人作品演唱会,并出版专辑;2013年,在中华文化促进会的支持下,他再次举办了《中秋歌会》。同年,他义务为市妇联创作、制作、录制歌曲《平阳花》,并在我市广为传唱;2015年,他用两个月时间,为永和县创作一场“大美乾坤·天下永和”原创音乐会,获得了各界人士的高度好评。
乐为“领跑人”
“我热爱群众文化事业,也乐于为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二十多年来,葛晓辉积极组织各种重大文艺汇演和各种大型文艺演出。他连续11年担任临汾市消夏月活动的总导演,连续10余年担任临汾市春节文艺晚会及社火导演。
这些难能可贵的经历,锻造了他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行者精神”。
从筛选作品到确保节目质量,从案头文字的完成与修改到服装、化妆、舞美以及声光电的设计,再到演员的敲定和节目的排练、验收、彩排、演出,葛晓辉和团队成员要进行反复几十次的考量,最后形成情理之中、预料之外的表达效果,使主题在形式多样、创意十足的节目中得到升华。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不仅是表演者,还有背后的团队。”葛晓辉对此深有体会,每一场晚会,他都要经历好几个不眠之夜。
每一次演出,他都要付出无数的泪水和汗水。这些年,他全情投入于工作,对家人唯有愧疚。其中,有一件事令他内疚至今,有两大遗憾让他难以释怀。
2007年7月中最热的那一天,葛晓辉顶着烈日排练消夏月晚会,在平阳广场一忙就是一整天。当夜十点多,演出刚刚结束,他来不及松口气,就被家人和朋友告知,他身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已经走丢了整整12个小时。顿时,他如同疯了一般冲上大街,逐条巷子去寻找母亲。
“隔天凌晨两点多,在警方的帮助下,我母亲回来了。看着母亲因一天没喝水而干涩发抖的嘴唇、苍白的脸和极度惊恐的眼睛,我跪在地上放声大哭……”回忆当时的情景,他的声音哽咽了,一瞬间,我突然想放弃一切,安心陪伴母亲。但是,平静过后,我人生的天秤再次倾向了对群众文化事业执著的追求。”令葛晓辉意想不到的是,许多电视剧、小说中才会出现的情节,一次次在他的身上上演。“2008年,庆祝临汾解放60周年晚会’进入验收彩排阶段时,父亲打来电话,告诉我最疼爱我的姥姥去世了。我恨不得马上冲到她身边,可看到身边的演职人员全部就位时,我迟疑了,为了不辜负市民的期待,只能忍着泪水继续组织彩排。”他表情凝重地说,2009年,临汾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晚会’正在彩排时,我又惊闻爷爷去世的噩耗。无奈,因重任在身,我没能看到这两位长辈最后一眼。我只有用努力踏实的工作成绩,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甘当“铺路石”
二十多年来,葛晓辉倾情执导了很多我市重大节庆文艺演出。一次次的大胆创新,一次次的奇思妙想,铸就了一个个文化品牌,记录着我市群众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一次又一次突破与飞跃。
为了自己钟爱一生的事业,葛晓辉甘当“铺路石”,将培养文艺人才和推广临汾文化为己任。多年来坚持培训艺术特长学生和围绕工作组织全市文化馆站业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培训人员多达数百人次,从而涌现出一批批文艺人才。此外,他曾先后和各级领导一同带领翼城花鼓、襄汾天塔狮舞、霍州威风锣鼓、吉县百人唢呐等节目在上海、杭州、太原等地举办的艺术节上亮相,且屡获大奖,将临汾的特色文化、传统文化传播得更远。
“我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时代,热爱文艺的人不要丢弃自己的理想信仰。我渴望通过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来营造更好的创作氛围,给父老乡亲提供更多的群众文化活动平台,给更多的文艺爱好者提供展示的机会。”葛晓辉深信,迎着文化惠民这股春风,幸福之花在百姓心中绽放。在临汾这片蕴含着丰富历史人文积淀、充满生机活力的热土上,群众文化活动将犹如雨后春笋,生根、发芽,并呈现出无比强大的生命力,为我市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谱写辉煌篇章。
记者李静
责任编辑:付基恒